在哈密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妇瘤科专家门诊,一对中年维吾尔族夫妇拿着检查单,找到第十一批援疆专家、妇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刘风花。刘风花主任接过化验单微笑着说:“小阿,治疗快结束了吧,看你目前状态真不错,除了头发没有长起来,一点看不出你是一个经历大手术、放化疗的病人”,这些话患者虽未必都能听懂,但从她略显羞涩的笑容里,应当是能感受到刘风花主任话语里的温暖与鼓励。
刘风花(左)与妇瘤科团队开展淋巴水肿日健康科普活动
2023年6月,作为河南省肿瘤医院患者信赖的妇科肿瘤专家,刘风花主任与组团式援疆医疗团队的同伴们,一起来到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援助工作。
刘风花主任有着丰富的妇科恶性肿瘤诊治经验,尤其擅长复杂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根治甚至超根治手术。来到妇瘤科后,她迅速理清思路、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在妇瘤科接手的第一例疑难病例,便是这位维吾尔族女士。
49岁的阿女士患有妇科恶性肿瘤,今年年初,为进一步治疗,她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最终确诊为病理类型凶险、临床治疗棘手的一种少见子宫体恶性肿瘤,且肿瘤体积大、分期晚。“刘主任,你帮帮我,我不想放弃,我的孩子快高考了,我还想陪他迈入人生新阶段呢”,面对患者满满的求生欲,刘风花主任心里想“一定要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机会,哪怕只有一丝希望,都不能放弃。”最终她决定选择风险较大,但治疗效果更好的手术来治疗。在制定严密周全的手术方案、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刘风花主任主刀为患者实施了广泛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大网膜活检术。手术非常成功,患者顺利挺过了这一关。随后,进行了化疗,患者身体和精神状态逐渐好转。
看到阿女士战胜病魔,重拾信心,从绝望的阴郁中走了出来,以健康的臂膀去拥抱高考回来的孩子,刘风花主任和她所在的妇瘤团队倍感欣慰。
刘风花主任不仅医术精湛,更有一颗时刻为患者着想的“心”。
一个周六的傍晚,一位晚期宫颈癌患者大量血尿,巨大凝血块占据膀胱腔内,撑胀感导致患者冷汗淋淋,而膀胱扩张又加剧局部出血,大量失血使得患者处于生死边缘。刘风花主任得知患者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泌尿外科援疆专家何笑凯主任前往医院,连同值班医生一起守在患者床边,用手法冲散凝血块。渐渐地,破碎的血凝块一点点流出,导出的尿液由红转淡,逐渐清亮,患者冰凉的皮肤逐渐温暖,最终,转危为安。这时,大家才注意到刘风花主任的白大衣早已被汗水浸透。事后,刘风花主任说:“我们无法避免患者出现各种紧急状况,但我们能做的是竭尽全力,不要轻言放弃。”
温柔、耐心、专业······这是刘风花主任接诊过的患者对她的评价。她总是说,作为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足够的悲悯和同情心,知道患者的恐惧,患者的苦以及患者的不容易,这些关爱更体现在她日常诊疗服务的细节里。
每次查房,即便是开着门,刘风花主任也会敲门后再进入病房;与患者交谈时,她总是柔声细语,毫不吝啬地及时给予鼓励与安慰,刘风花主任说这是尊重与关爱;在诊疗过程中,她更是一丝不苟,极富耐心,遇到问题,会及时分析,耐心讲解。在她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妇瘤科年轻医师,学会了如何细致观察、辨证分析,在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的同时,也懂得了通过换位思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初到妇瘤科,刘风花主任便深入了解科室的人才结构、学科建设、设施设备、技术水平等情况。针对妇瘤科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的环节,刘风花主任通过教学查房、手术实操带教、理论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大家业务水平。
临床理论带教是援疆专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援助工作不到三个月,刘风花主任就进行了十余次的科室授课,内容主要以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及病例分析为主。手术技巧的带教形式更为多样,她会结合具体病例手术方式、手术照片、手术录像进行点评,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与安全系数,点评时,刘风花主任会细致到一个手术步骤甚至一个操作角度。为了保证课件讲解过程中大型显示屏的顺畅呈现,刘风花主任自费购买转接头及高清线进行物理连接,实现了科室内病例讨论时的病历影像等资料可以同步清晰多人共享,带教效果明显提高。
她还自费5000元购置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设备、器械及模块,手把手带教,不停督促年轻医生进行训练,有效提升了妇瘤科医务人员临床操作技能。
为进一步增强哈密各族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刘风花主任积极深入基层,参与健康宣讲和义诊,为妇女同胞解惑答疑,呼吁大家学会自我检查,定期进行筛查。通过一次次的健康宣讲和义诊,帮助妇女同胞树立起了“预防”重于“治疗”的健康理念,提高了大家对宫颈癌筛查的知晓率与参与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为了有更多机会服务患者,即使不是刘风花主任的门诊坐诊时间,她也会在病房早交班后前往妇瘤科专家诊室坐诊,患者无需挂号,便可以进行门诊咨询。
为了让医患交流变得更加畅通,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刘风花主任不吝将自己的私人微信号、手机号都给了有需要的患者,随时在线上解答、指导和帮助患者。
刘风花主任坦言:“作为医生,应该多一些同理心与善意,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多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她的这种医者仁心赢得了许多患者的尊重与信任,大家纷纷送来锦旗、感谢信表达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