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是一种微创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胆管结石、胆管疾病的诊疗,但这种手术也因为操作空间小、操作环境复杂、并发症风险大,是难度最大的内镜技术之一,被誉为内镜技术“皇冠上的明珠”。
作为河南省“骨干医师对口援疆医疗队”队员,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高扬,在来到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两个月时间里,熟练运用ERCP技术,以不开刀、不打孔的方式成功为多名胰胆道疾病患者解除病痛。
近日,77岁的石文英来到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复查,检查结果显示她两个月前所做的“ERCP”手术,术后身体恢复很好,这令她开心不已。“我现在感觉很好,感谢援疆专家高主任。”石文英说。
高杨和患者交流了解术后情况。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旭光摄
今年6月初,石文英因为“右上腹胀痛”住进了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检查,被确诊为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急需进行外科手术。然而石文英已是高龄老人,且自身综合条件较差,手术风险高难度大。知悉老人的病情后,援疆医疗专家、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高杨与消化内科主任冷伟组织医疗团队开展了会诊,最终确认石文英更适合做“ERCP”手术。
“ERCP”是一种微创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优点是创口小。石文英的儿子曹福才说:“ 我妈妈是6月9日住的院,原本说是要做开刀手术,后面又转到消化内科说要做微创,还是援疆专家做。我妈当天住院,当天就把手术做了,挺成功的。”
手术间隙,高杨和同事就患者病情进行交流分析。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旭光摄
当天由高杨主刀,在消化内科主任冷伟及医护人员的协助下,石文英老人胆管里的结石被成功取出,并放置了鼻胆管引流。术后2小时复查,老人的胆红素明显下降、腹痛明显减轻;术后2天检查,老人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消失、胆红素及转氨酶恢复正常,腹痛缓解,并逐渐开放饮食。截至发稿,老人已康复出院。
“‘ERCP’术是在肠道里进行的,到现在已经开展了好几例,能够做这种手术的大夫内镜水平很高,高杨主任在这方面很擅长。”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冷伟告诉记者,来哈密的两个半月时间里,高杨已为六七位高龄胰胆道疾病患者进行了手术。
高杨正在问诊。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旭光摄
高杨说:“ 来到哈密后,发现了很多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也做了几例‘ERCP’手术,诊疗效果非常好。我也有信心把这个工作继续开展下去,为健康哈密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