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援疆专家张静在血透室主任唐良志及援疆专家王云鹏的协助下,带领血透室医疗团队,成功开展了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这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市第二人民医院迈出重要一步,为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提供了保障与便利,也进一步完善了医院肾病专科建设。
患者为老年男性,一直应用颈内静脉长期导管透析,但透析效果不佳,患者上肢血管条件较差,头静脉仅有1.7mm,肉眼直视下血管吻合困难,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难度较大,患者家属想前往自治区或其他上级医院开展手术,但因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承受路途奔波,一直没有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
援疆专家张静主任得知情况后,重新为患者进行血管彩超评估,评估完成后,经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患者最终同意接受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她告诉患者和家属,只要有一丝希望,也会尽全力为患者打造一条透析的“生命线”。
术前彩超评估
术前头静脉仅有1.7mm
术前制定方案
患者办理入院后,张静主任与团队人员进行术前讨论,在进行充分血管评估和安全性评估,张静确立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在讨论中详细讲解了手术步骤以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当天,在唐良志主任、援疆专家王云鹏及麻醉团队的配合下,张静主任主刀,将患者手臂前端的动脉和头静脉缝合在一起,整个团队缜密操作,仔细分离,精细吻合,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造瘘手可触及明显震颤。术后第一天,头静脉已扩张到3.4mm。
术中
术后第一天 头静脉内径3.4mm
术后张静主任查看患者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动静脉内瘘手术是解决需要长期进行透析治疗患者的理想方案,是通过将手臂前端的动脉和头静脉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从而为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使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诊疗的整体水平与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减轻了肾病患者外出就诊的长途劳顿和经济负担。
援疆专家介绍
张静
副主任医师
洛阳市中医院
肾病血液净化科
医学硕士
社会兼职:洛阳中医血液净化质控中心秘书、河南省中医药学会黄帝内经分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洛阳市中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从事肾病及血液净化工作13年,曾先后在北京东直门医院、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修学习。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等肾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各种血液净化方式的应用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
现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肾病科开展援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