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位尿毒症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其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一条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完成透析的先决条件。而长期的血液透析,反复的穿刺,很容易造成动静脉内瘘瘢痕增生或狭窄,从而导致内瘘血栓形成,这给尿毒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不便,甚至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近日,透析患者王先生上机前感觉自身血管瘘震颤声较前减弱,援疆专家张静得知后,立即携带便携式彩超机前往查看。彩超显示王先生动静脉内瘘多处狭窄,最窄处仅有0.19cm。
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危害
1、内瘘血流量下降,导致透析质量下降无法有效清除毒素及多余的水。
2、狭窄会导致瘘管压力增高,拔针后需要更长时间的压迫止血。
3、狭窄的瘘管还会为护士的穿刺带来困难,且导致穿刺点血肿的形成。
4、狭窄最重要的是会引起瘘管血栓形成,导致瘘管闭塞,无法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援疆专家张静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成功为李先生进行了DSA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援疆专家张静在彩超下再次评估患者狭窄处血管,内径已由0.19cm 扩张至0.46cm,满足透析要求。
从发现内瘘出现问题,到内瘘的疏通,一气呵成,离不开援疆专家张静的高超技术,也离不开血透室医生、护士对患者的长期健康宣教,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援疆专家张静介绍,与中心静脉导管相比,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通畅率更佳、并发症少、费用少的优势,是最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然而,终末期肾病患者全身性异常,常合并其它血管性病变及慢性疾病,患者血管条件差,且多为高龄等因素易致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率降低、血管出现狭窄病变、局部出现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而导致血液透析不能正常实施。因此,血管超声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管通路术前评估、定期检测、诊断、治疗等至关重要。
内分泌肾病科主任唐良志提醒广大透析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血管彩超检测内瘘通畅情况,判断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程度,及时发现狭窄、斑块、血栓。如有相关问题,请及时咨询血透室,电话:23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