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实际上就是一个死腔样通气……”11月9日,在红星医院重症医学科办公室,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援疆医生史源正为医务人员讲解低氧血症的四大原因。
史源正为医务人员讲解低氧血症的四大原因。
自援疆以来,史源不仅带来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带来了一种持续良性循环的教学方式。
红星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汪渭森说:“史老师通过开办重症超声培训班、机械通气培训班,让我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史源注重教学相长,规范教学查房,坚持每周开展两次小讲课。他认为,只有通过分析学习实际病例,年轻医生才能真正提升临床诊疗能力。
汪渭森说:“查房过程中,史老师会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给我们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和临床技巧,非常实用。”
史源还制定了详尽的带教计划,并有序开展重症超声教学工作。他说:“力求在短时间内为本地医务人员提供最实用、最有效的培训。”
截至目前,史源已累计授课25次,培训人数达450人次。培训课程涵盖重症超声、机械通气和护理超声等多个方面,吸引了哈密区域各医院的医务人员前来听课。
在红星医院RICU病区,史源(左)与医务人员交流。
同时,在红星医院RICU病区,史源首次开展了重症肺超声对呼吸重症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机械振动筛孔雾化及无创正压头罩通气两项新业务新技术。
红星医院RICU住院医师杨荣说:“史医生对我们进行了系统培训,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了超声和机械辅助通气对患者的重要性。”通过超声技术,医务人员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患者的容量、心功能和肺功能等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诊疗方案,加快患者痊愈的速度。
如今,史源担任中心ICU、呼吸ICU和急诊ICU三个病区的重要职务,他不仅要负责日常的查房、会诊和教学工作,还要承担培训新医生的任务。
“这三个病区都是近几年新建的,医务人员相对年轻,技术力量也相对较弱,我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史源说。
眼看着距离援疆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史源也做好了打算,“我已经沟通好了,红星医院的医生可以参加河南省人民医院每周二的线上培训,若遇到患有疑难重症的患者,也可以与我们远程会诊。”
采访结束,史源顿了顿,认真地说:“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会义无反顾地再次选择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