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家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我家孩子老是夜里磨牙、早起嘴巴有异味”、“我家孩子夜间睡觉爱翻腾、有时会流口水”,这是儿科门诊家长常说的问题,那这是怎么回事呢?用中医讲,孩子是食积了,又叫做“积滞”。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脾主肌肉,五色中主黄色。孩子长期食积,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则会面黄形瘦,甚至影响孩子长个长肉。
那么
积滞有哪些表现?
积滞又会引起哪些疾病/症状?
出现积滞应该怎么办呢?
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儿科援疆专家
刘素云怎么说!
积滞的临床表现
1.食欲不好
2.舌苔白厚或黄厚(食积化热),有口气(嘴巴有口臭)、呕吐
3.大便偏干/偏稀(酸臭、有时粘马桶)
4.晚上睡不安稳、翻腾、夜间哭闹、夜间磨牙流口水等
5.手脚心热、有的下眼睑发红、发紫、发青,鼻根青筋、脾气暴躁、爱哭等。
积滞可引起哪些疾病/症状?
①食积可引起咳嗽:多白天少,晚上重,常在夜里3-5点,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食积阻碍脾运化、聚湿成痰,脾肺为母子关系,母病及子,则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气上逆则咳嗽。
②食积可引起发热:食物积于中焦,积久化热会发烧。
③食积引起便秘、腹泻:“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积于肠府,积久化热则大便偏干。小儿饮食不知自节,损失脾胃之气,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不能输化,合污而下导致泻泄。
④夜间睡不安稳、哭闹、多汗: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积滞,则睡不安稳。食积化热、熏蒸肌表、汗孔打开、津液外泄则出汗,特别是晚上睡觉时,阳气入阴,使邪热更盛,出汗加重。
④食积与荨麻疹:小儿积滞,内热积热,外感外邪,内外夹攻,郁于肌表则出现荨麻疹。
出现积滞,应该怎么办呢?
看了以上,我们知道了原来孩子经常感冒发热,或者夜里咳嗽也可能跟食积有关系;原来一个小小的食积会有这么多症状,而且积食还会引起其他的问题。
那么孩子出现积食,我们该怎么办呢?
中医治疗调理有优势。
援疆专家刘素云表示,“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平时,孩子的饮食要有节制,不能吃得过饱。半岁之后孩子戒夜奶,孩子大一点之后,睡前不要吃东西、不要喝奶。
除了合理饮食外,如果孩子偶而食积,症状不严重,可以吃点消积药物,如:保和丸、鸡内金、山楂、小儿七星茶颗粒等等;如果积食症状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出现身高体重不达标等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找专业中医儿科大夫辨证治疗。通过中医辨证,可以口服中药、中成药,也可配合小儿推拿、针刺等。
刘素云
副主任中医师
开封市中医院
中医儿科
医学硕士
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徐荣谦教授为师,为“臣字门学术流派”第七代传人。曾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儿童生长发育。
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紫癜、肾病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理事。
专业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紫癜肾、肾病、遗尿、矮小症、性早熟、咳嗽、肺炎、哮喘、反复感冒、腹痛腹泻、食积、多动症、抽动症、自汗、盗汗等。科研教学:参与市级科研课题4项,专业论文数篇。现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分院中医儿科开展援疆工作。科室电话:23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