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知多少
近两年,大众对免疫力的认识有了跨越式的提升,但可能暂时还仅限于免疫力低下,易感染、易引发肿瘤、易反复感冒等。鲜有人深入了解和着重关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的另一类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如果我们把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一个整体来衡量,其发病率可能超过心脏病和癌症,已然成为了健康的头号杀手。 今天,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援疆专家冯爱芹带大家快速了解一下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体内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系统破坏和损伤自身组织,导致组织的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通常累及血液、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等全身各个系统。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哪些类型?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单个器官所致,包括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重症肌无力、格雷夫斯病(毒性弥散性甲状腺肿)、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全身任何器官或组织所导致,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炎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系统性血管炎等。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家族遗传的倾向性。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家族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比一般人群家族中明显增多。另外单卵孪生子中同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比异卵孪子高得多。 2.免疫系统调节功能的紊乱:后天因素如病毒感染、免疫调节异常、电离辐射和紫外线照射等共同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异常,体内发生许多异常的免疫反应,致使机体的许多器官组织节、肌肉、内脏器官等被损害,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如果这些建康卫士攻击病原体的同时也不认识自体正常细胞了,就是免疫紊乱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症状非常相似,比如疲劳、肌肉疼痛、皮肤肿胀发红、低烧、难以集中的注意力、手脚麻木或刺痛、脱发、皮疹等等。例如:以红斑狼疮为代表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囊括所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多器官系统受累,可有发热、面部红斑、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等,可累及肾脏、血液系统、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病变主要侵及关节。关节症状一般反复发作,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关节破坏日益严重,最后导致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和畸形。除关节外,皮肤类风湿结节、动脉炎、心包炎、巩膜炎、淋巴结炎、肝脾肿大、神经病变等也不少见。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检测 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对发病中可能有补体参与的疾病可观察补体量的变化。对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疾病可测免疫复合物。这些检测均对疾病的进展判断有帮助。对临床上怀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首先可选择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lqG、A、M含量,补体量(CH50或单一补体C3)、类风湿因子等。如结果异常则需作进一步的检测,如抗ENA抗体谱、抗dsDNA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特异性自身抗体。综合以上结果帮助临床分析、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一经确诊应当及时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造成组织器官或系统的严重损害。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 饮食需尽量清淡,多吃果蔬类,进食适量优质蛋白、低脂低糖、富含维生素食物。 2、禁忌 忌吸烟、酗酒。少食含高脂肪的食物,如奶油、奶酪、肥肉等。忌含高糖分的食物,如巧克力、蛋糕。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花椒、胡椒等。 3、运动 患者平时应注意定期进行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增强机体免疫力。 4、生活方式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证每日充足的睡眠;多喝水。 5、情绪心理 心理状态是影响疾病康复的全身因素之一,疾病在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自信心,导致患者压力增大,影响社交和生活,积极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其主动倾诉心情并给予同情、理解及积极的正向引导;鼓励患者并适时告知病情及预后,向其介绍治疗成功病例以增强治疗信心。 援疆专家介绍 冯爱芹 主管技师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发热门诊检验组组长 医学硕士 社会兼职:开封市医学会检验学会委员。 专业擅长:从事临床检验工作10余年,擅长临床检验、免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 科研教学: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 1篇、核心期刊2篇;发明专利2项;获得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1项,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现任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科室电话:232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