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阿姨,这几天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
“多注意休息啊。”
一大早,师总医院(红星医院)中医一科主任李雯燕带领科室医生大查房。已经接受7天治疗的哈密市民关石新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缓解,李雯燕叮嘱她按时吃药并注意休息。
“关阿姨来了以后,我们经过综合分析,最终选择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做治疗。从目前情况来看,身体恢复不错。” 李雯燕说。
在同一病房,接受中西医联合诊疗的患者吴存兰对中药适宜技术也非常地认可:“早晨一包,晚上一包,效果非常不错。”
对于从事中医事业20多年的李雯燕来说,患者对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认可,还有近年来师市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大变化,是最令人开心的事。
“记得刚到医院上班时,中医科就是艾灸、拔罐、针刺,种类非常少。如今,我们中医分院的每个科室开展的特色治疗技术都不少于10种。”
“十四五”期间,“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主旋律。师市以师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抢抓西部大开发新机遇,借助援疆省市优势,不断加强软硬设施建设,发展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水平,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经过治疗,这两天颈椎有没有舒服一点?”
“很舒服,也不怎么疼了。”
走进红星医共体黄田农场分院,新落成的国医馆古色古香,中医科治疗室内,浓浓的艾草味扑鼻而来,医生魏志鸿正在为患者宋启梅做艾灸治疗。
“以前我都是坐车去红星医院,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方便了很多。”宋启梅满眼含笑。
近年来,师市卫生健康领域着力加强中医传承创新发展,重点打造红星医院旗舰医院,辐射带动8个团场12家医院中医科及国医馆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目前,包括红星医共体黄田农场分院在内的三家基层医院已完成国医馆建设并投入使用。
据红星医共体黄田农场分院院长程习功介绍,自2022年起,医院开展了针灸、理疗、烤电、拔罐、牵引、中频专项治疗等各项业务,确保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中医药特色治疗。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依托医共体和援疆资源,师市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对医共体各分院进行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师总医院(红星医院)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每周安排中医专家定期到基层医院坐诊、带教,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能力。
援疆专家李福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一名中医,我会倾尽所学,让患者享受到更好的中医诊疗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师总医院(红星医院)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广大职工群众为目标,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师市将全面完成各团场国医馆建设,并借助河南援疆、兵团中医协会对口支援,全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不断完善新星市卫生健康领域中医传承体系,让更多的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