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哈团结一家亲,同舟共济战疫情。10月13日,哈密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以下简称第十三师新星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河南省委省政府立刻选派援疆抗疫专家驰援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来自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冯得敏和邢庆娜就在其中。
到达第十三师新星市后,冯得敏和邢庆娜被分配到第十三师新星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分管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工作。她们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制定流调机制、指导流调注意事项、疫情案例分析和研判等,同十三师新星市医务工作者一起攻坚克难,为当地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追病毒的人”,冯得敏和邢庆娜按照疫情防控“2+4+24”(即2个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相应的流调工作,4个小时掌握基本信息,24小时以内,写出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精准流调筑牢防线。不断研判分析,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将一个个看似毫不关联的事实片段,在脑海中不断复盘,串成一条条紧密连接的传播链条,确保每⼀位密切接触者都能及时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防止病毒扩散。摸清每⼀位异常人员的活动轨迹,溯源感染来源,用信息化跑赢病毒,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为疫情防控提供准确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作为一名党员,当然要带头干。” 年仅30岁的冯得敏说。为了守护群众健康,她将自己年仅3岁的女儿送回山东老家,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援疆抗疫一线工作中。同样作为医生的丈夫此刻也正在家乡河南全力抗疫,一样的流调工作者身份,让流调经验探讨占据了夫妻俩通话的大部分内容。
“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必须冲在最前面。”邢庆娜说。在⼀次出流调任务前,邢庆娜就感到胃部隐隐作痛,偏偏这天遇到一位不太配合工作的群众,邢庆娜和队员们耐心地反复劝说了两个多小时,那名群众才愿意配合他们的工作。当完成流调任务归来,脱下防护服时,队员们才发现邢庆娜因胃痛紧皱的眉头和额头上的冷汗。领导和同事劝她回宿舍休息一会儿,她却说:“现在防疫任务这么重,人手又这么紧张,关键时刻我不能离开岗位。”当天,邢庆娜硬是坚持完成工作才休息。
在抗疫最前线,有很多冯得敏和邢庆娜一样的“幕后先锋”,用平凡奉献书写着不平凡的抗“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