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身穿防护服的“大白”,感控工作者显得更加“神秘”。他们是为医务工作者“托底”的人,他们帮助医务人员规范使用防护用品,避免医务人员感染。在防护服穿脱、口罩规范佩戴等这些关系到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安全的每一个细节他们都不放过,他们为医院筑起一道健康安全的防火墙。
曹振杰,郑大三附院小儿普外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工作中他致力于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贯彻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贯穿治疗和护理的每一处细节当中。2022年10月16日,他作为河南省派出支援十三师新星市的11名疫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之一,来到十三师红星医院,与全院干部职工众志成城、携手抗疫。
曹振杰老师来到红星医院的第一天就详细了解了医院的基本设置情况、科室收治病人的来源,并连续实地了解门诊、急诊、ICU、EICU、手术室、儿科等患者的进入流程,执行完善PDCA反馈情况,对后期的院感防控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需要就诊的慢性病人、血液透析病人及一些特殊需要门诊康复的病人不耽误就诊,曹老师与院感办工作人员充分沟通,完善新冠疫情下这些特殊人群就诊程序,优化服务流程,并在一周内完成了近二百病人的登记上报工作。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红星医院接到指令要筹建大营房体育馆方舱医院,曹老师与院感办主任张燕又奔赴体育馆方舱医院建设现场,跑遍了方舱和驻地的边边角角,大到方舱的通风、污水,小到方舱的把手、插座,都要一一核对流程,确保每一处都符合院感要求。
11月6日凌晨,方舱正式开始启用,曹老师立即开启“全天候”工作模式,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放舱医院的每个角落,建立院感防控预警机制,制定感染防控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严格把关方舱医院进出设置布局,确保符合院感要求。在每次进舱前,他都要监督每位队员正确穿戴防护服,如口罩的密闭性,防护服有无破损,护目镜或者面屏有无佩戴好等等,确保每位队员都防护到位再一起进舱工作。他用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梳理着各项制度流程,及时做到查缺补漏,一遍又一遍,重复再重复,不停地查找,不断地规范,坚守着方舱医院的每个区域,守护着方舱医院的每个人。
在进舱感控的第二天,曹老师突然听见一个母亲焦急地跟护士说孩子肚子痛,他习惯性的立即来到孩子身旁,一边询问病情,一边安抚孩子,转移他的注意力,亲切的问他几年级了?这两天吃饭咋样?孩子明显安静了下来,“你从啥时候开始疼的,哪个地方疼?”他一边询问,一边利用暖气片暖和手套,仔细检查完孩子的腹部,基本排除了外科常见的几种急腹症,曹老师对孩子的母亲说:“放心吧,我们现在就和诊疗组沟通,尽快给孩子调整用药”,妈妈和孩子终于放下心来。
曹老师说:“我深知院感防控是疫情防控的生命线,是方舱医院安全稳定的根基,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面对狡猾的病毒,一定要严防死守,‘零感染’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的使命,所以事无巨细,我必须确保每一项工作都高质量地完成”。
面对看不见的“敌人”,此时,曹老师仍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所有的医务人员一起,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使命,以实际行动为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撑起抗“疫”的安全保护伞。这就是院感人,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