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随着哈密市伊州区有序解除静态管理状态,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工作又恢复到了往昔。然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为爱坚守、为责任坚守,他们就是坚守在哈密市定点救治医院的工作人员。我们可以不认识他们,但我们一定要感谢他们。
消隐患于无形,灭危机于萌芽。过去的8月,疫情不期而至,这是对每一名院感防控人工作与行动的考验,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院感防控人总是冲在战前、战在全程、守在终末,他们的工作,是贯穿诊疗活动的“主线”、保证医护和患者安全的“底线”、依法执业的“红线”,他们监督你就是为了保护你。
在哈密市定点救治医院,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他们是感控人,是疫情防控的“守门人”,是抗疫最有力的院感防控保障人!他们有的来自河南,有的来自哈密市中心医院、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医院,但是他们信念一致、目标一致:为爱坚守生命的健康防线。
河南支援哈密抗“疫”团队
8月初,新疆疫情多点散发,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8月15日,按照国家、河南省疫情防控统一部署,郑州援疆医疗卫生工作队(院感专业)一行五人踏上了援助哈密的征程。
他们是来自郑州人民医院的程慧娟,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王熙祉,郑州市中心医院的徐赛男,郑州市第二人民院的王航,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周玉莹。
郑州援疆医疗卫生工作队的五名院感专家牢记“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责任”。抵达哈密市后,第一时间投入院感防控工作一线,与哈密的战友一起开始了同心抗“疫”。
大家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结合前期多次支援“疫”区的工作经验,与哈密的同行共同优化了各项工作流程及实战演练应急预案。实地查看、视频监控、沟通交流,指导环境消杀、防护服穿脱、医疗废物转运处置,职业暴露处理等院感风险点,都是援疆专家们每天密切关注的内容。
工作期间,专家们始终秉承一个理念,院感防控是重中之重,是一切行动的基础。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的专家们一刻也不敢懈怠,争分夺秒把病区消杀、流程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与大家沟通讨论,进一步优化规范流程,通过努力,各方面的流程已然更加通畅、环境消杀也更加彻底了,确保大家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为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他们在感控岗位上,用丰富的工作经验优化、完善了多项感控流程和防控措施,对日常督导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仔细讲解注意事项,反复强调发现问题,一定要弄清楚问题根源,并及时整改落实。
除了本职工作,大家还志愿加入消杀组,和护理人员一起承担着清洁区、缓冲区约500平方米的环境清洁消毒和医疗废物回收工作。
常态化的感控知识培训、防护用品穿脱,感控措施落实、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环境核酸检测、积极的指导与检查……在定点救治医院坚守的日日夜夜,援疆专家们有效夯实了定点救治医院的院感防控基础,确保了把每一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做到万无一失!
大到几百平方米的清洁消毒工作,小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件、每一个开关和把手,均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
哈密市中心医院团队
李冬香是哈密市中心医院院感科主任,现年57岁的她,已过退休年龄,但为了工作需要,她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延迟退休时间。
8月初,突发疫情,李冬香主任带领她的院感团队,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协同全院各科室、各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用院感人坚实的脚步和担当为医院筑起了一道又一道坚实的防线。
8月17日,受中心医院院党委的委派,李冬香这名“老将”又前往战疫一线——定点救治医院开展工作,这期间,李冬香同志每天沉着应战,科学防控,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她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带领着定点救治医院的院感团队,深入重点防控救治一线,采取专业感控措施,再培训、再监督、再检查,未雨绸缪,确保每个工作节点均有专职感控人员进行感控督导,及时发现感控风险点,立查立改,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坚决做到防微杜渐,在严格的要求下,院感防控工作力度不断加强,确保了定点救治医院防控工作“零纰漏、零差错”。
每一个标识,每一项流程,每一次上级检查,每一次应急演练……李冬香和院感人一直都在,如今,她每天还在不断的学习新政策,汲取新“能量”。
在感控的路上,李冬香不仅付出了自己的几乎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更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情感……
一双清澈美丽的大眼睛,衣着大方得体、身上总是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就是哈密市中心医院院感科的窦琼,平日里的她是这样的,她可不是“花瓶”,“战场”上,她英姿飒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确保患者零交叉感染,工作人员零感染是我们的工作底线,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这是窦琼始终坚守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她一次次身穿防护服进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从CT室到洗消间、从病房到医废暂存间、从物品放置到流程的执行,为的是让制度更规范、流程更顺畅,她一次次亲身示范反复讲解穿脱防护服,只为让工作人员防控行为更标准……
为了把好疫情感染防控关,窦琼每天就像侦察兵,要戴着“放大镜”,去查找感染隐患,对重点防控区域进行地毯式搜查,从医务人员手卫生到穿脱防护服的流程,从环境采样到患者标本采集、送检的流程,从环境区域的消毒到医疗废物的处置等,她都不敢有一丝懈怠……
最脏的活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帮着队友一起干活,微信群里关切的叮嘱,即便自己身处一线,还不忘关心和安慰“战友”和昔日的同事,说起窦琼,队友们都说:“她是我们大家的定心丸,有她把关,我们觉得特别安心!”
她自己还总乐观的说:“我就得有个老大姐的样子!”
8月27日,哈密市中心医院院感科的刘明曙正式加入了哈密市定点救治医院这个“战队”,接受了来自河南援疆感控专家的培训,顺利通过院感科主任的考核后,正式成为了一名“疫”线的战士。当天晚上,他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进入二病区开始了第一个夜班。
他是个心思细腻的男生,穿防护用品前,一定会仔仔细细的检查,会把防护服整个铺开来检查是否有破损,还会用心的检查身边每个人的防护用品穿戴情况,对物体表面都做到无死角清洁消毒,出清洁区前定会对物品进行仔细的消毒,比如眼镜、手机、拖鞋。
作为年轻的感控人,刘明曙认真的从感控前辈们那里汲取经验,通过自身的内化再予以传授。在他看来,感染防控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构成的,贯穿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总谦虚的说自己的感控意识还需要加强,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感控标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作为群众新时代的“守护人”,刘明曙说,“我们有责任和使命,从先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在院感防控的征途中,冲在前、当先锋、笃行不怠,以青春展时代风采,以青春践初心使命,用拼搏奋斗的院感精神谱写医者人生。”
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团队
疫情就是命令,来不急与家人告别,8月7日,兵团十三师红星医院院感办干事司苏州、李超先后来到哈密市定点救治医院,和其他的感控同事并肩作战,为医护人员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做好他们的安全卫士,降低感染风险。
在病区里,司苏州除了每天的环境采样和部分环境清洁消毒的工作外,作为院感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发现并纠正医务人员可能产生的风险,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医务人员的每一个操作都必须尽收眼底,无论是诊疗护理操作,还是环境清洁消毒,亦或是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规避掉可能发生的风险。尤其在穿脱防护服过程中更是小心又小心,入区前帮助战友们仔细检查无误后方可放心;脱防护服过程更是一刻都不能离开视线,确保安全脱除防护用品。
司苏州每日完成病区质控工作后,最重要就是对当天工作进行复盘,为能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他每天都要对病区、驻地酒店的督导情况进行汇总,形成每日感控工作日报,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找出改进的方式方法,对存在的隐患与不足及时发布在工作群,对所有人员进行提示与警醒,对能够立整立改的问题当班就解决,对于复杂的问题及时上报,优化流程,做到有据可循。
李超作为行政区的院感人员,虽然无法深入病区,但是在后方为现场质控的院感人做实了“后勤保障”工作。每天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重点问题向主任汇报,以便上级予以解决。她为了对前一日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回头看”,就每日制作销号清单,打印出来传给大家;她做表格、送物资,保障病区里每日的核酸采集;对接主任、院感同事、病区护士长,对一些问题及时找原因,想办法解决……除了这些,对新进病区人员的培训是李超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后勤保障人员的培训,她总是耐心的、一遍遍的为转运医废区间车司机讲解工作中的重点与细节,陪着他一次次的穿脱防护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有人开玩笑的说,“这个老师太较真,李超告诉他,只有较真才是对你负责,对这个团队负责!
看监控也是李超另一项重要工作,现场质控的院感同事有时忙于其他质控工作,她就在监控下督导……无论多晚,这就是院感人的执着!
8月24日,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党委再次选派了感控专职人员,感染管理科张燕主任驰援哈密市定点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她表示,作为一名感控人,时时刻刻感觉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感控工作是一个医院的安全保障,我绝不辜负嘱托,谨遵使命,让我们的医护人员能放心的冲锋在前,他们的安全有我们来守护。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团队
当疫情敲响警笛,她和他,挺身而出,投身于抗疫一线。用微微星火聚成万丈光芒,以涓涓之力筑起疫情防护的铜墙铁壁,他们是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感科的鲁倩和李天栋同志。
疫情防控,院感先行。李天栋、鲁倩同志接收到指令后义无反顾地奔赴到哈密市定点救治医院,投入抗“疫”第一线。
李天栋和鲁倩同志深知“疫情突如其来,细节决定成败”,任何细节上的疏漏都会造成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做好院感防控,就是为所有医务人员保驾护航。进入收治确诊阳性及无症状感染者的病区后,他们立刻开展院感防控现场培训,督导工作人员正确配制消毒液、监测浓度、清洁消毒、穿脱防护用品等。严格把控污水正确处理及监测方法;严格把控医疗废物的打包、封口、收集、转运等环节,力求做到从清洁区到污染区;从病区到医疗废物暂存间;从医护人员到新冠肺炎感染者,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实现“零感染”!
在做好督导工作之外,他们还肩负着协助工作人员进行病区消毒的任务,对病区的入口、走廊、病室、更衣室、洗澡间等这些高风险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在炎热的八月,由于院感人员较少,他们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要反复多次进入到病区进行超负荷的工作,每次从病区出来,全身都被汗水打湿,手套里的汗水多得直往下流,他们开玩笑说:“都可以养鱼了”。李天栋每次出病区时,汗液在防护服里都蒸发了,水蒸气撑圆了衣服,进出门时别人都得让着他,生怕把他的衣服弄破了,同事都笑着说他是“自动充气的太空人”。
鲁倩身体本来就很羸弱,一直强撑着坚守。他们在疫情防控的前沿,每天只能睡3-4小时,但是他们任劳任怨,克服困难,从未向疫情低头,从未在疫情面前后退,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只想好好睡一觉”。已经持续奋战了10多天的他们,默默无闻地发扬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抗疫一线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护屏障。
院感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监督者既是问题的发现者,还是问题的解决者;他们是工作人员的守护者,更是布局优化的“工程兵”;他们虽然不在临床一线,没有直接救治病人,却始终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危操劳奔波;他们面对的是一条隐形的“战线”,面对的是看不见的“敌人”。无论他们来自何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院感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才为大家铸造了坚不可摧的“金钟罩”,他们小小的身躯蕴含大大的能量,最早奔赴而来,战斗最后一刻才能撤!
兵地携手、豫哈同心
坚守在哈密市定点救治医院的这些日子
正是大家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各方感控“战士”强强联手
展现出强大合力
守护了大家的平安!
让我们回归了往昔的生活!
向他们致敬!谢谢你们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