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中原有爱。8月初,自哈密出现疫情的那一刻,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紧急协调从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漯河市等地先后抽调82名疫情防控专家支援哈密,他们奔赴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中心医院等医院,用坚毅和勇敢抗疫在最前线,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为各族群众撑起疫情防控“保护伞”。
9月1日19时,刚结束一天工作的援疆防疫专家和该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检验科生活区,汇总当天的重点工作。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晶晶摄
9月1日19时,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刚刚结束一天核酸检测工作的援疆防疫专家和该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检验科生活区,汇总当天的重点工作。对于医疗专家来说,虽然这是在哈密的最后一班岗,但他们依旧认真、仔细的交流着工作详情。
此次,在该院的援疆防疫专家均是核酸实验室检测人员,共计12人。从8月9日晚开始,从协调河南后方到队伍组建、抵达哈密,用时不到24小时,创造了危急情况下的“河南援疆速度”。
援疆防疫专家和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一起同心抗“疫”。
来自许昌市中心血站的王亚南告诉记者,当他们接到支援哈密抗“疫”的通知后,没有迟疑和犹豫,立即收拾行囊,奔赴哈密。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他们牢记“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责任”,与哈密的战友一起同心抗“疫”。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血站主管检验师王亚南说:“我们迎着秋风,满怀希望来到了新疆哈密,这里每天的工作量比之前的岗位多很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只是尽了应尽的职责。”
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大白”们。
20多天的时间,防疫专家在密闭的实验室内,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夜以继日地从样本接收、编号扫码、试剂分装、核酸提取、分析数据、到上传结果等每一项流程都精准高效的操作,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完成了核酸标本检测任务,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撑。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主管检验师、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支援队领队孔晓丹说:“在这21天里,我们12位队员夜以继日,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完成了每天大概1.4万管次的核酸检测量,21天总共是大约30万管次,就是30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量。”
即将返程,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和援疆防疫专家合影留念。
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他们毫不犹豫放下顾虑,逆行而上,把自己封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中,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决战,近距离的接触标本,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可是没有一人退缩,每天都是在超负荷运作。
豫哈同心、携手并肩,无怨无悔、践行誓言。坚守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这些日子里,这12名援疆防疫专家和该院的医护人员默默坚守、不眠不休,展现出强大合力,极大的推动了哈密市核酸检测能力的整体提升。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院感科主任尚晓云说:“他们从人员防护、环境消毒、操作流程、制度等方面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每日日检量从6000管提升到13680管,检验科团队圆满完成任务,与援疆防疫专家息息相关。”
工作中的郭娱言。
95后郭娱言是此次援疆医疗队中的最年轻的核酸实验室检测人员,已结束了工作,为返回河南做准备。通过视频她告诉记者,她在哈密市中心医院核酸实验室,连续奋战22天,检验近2万管标本。工作强度很大,战友们手上、胳膊上都磨出血泡、血痂,但是大家通力合作,圆满完成了任务。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中医院检验师郭娱言说:“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和相处,我充分体会到哈密人民的热情,豫哈一家亲,我希望有机会可以再来哈密,来到这个第二故乡。”
哈密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春敭说:“河南支援防疫专家的到来,就像一场及时雨,他们经验丰富、技术娴熟,帮助我们医院快速提升了核酸检测能力。无论任务再重,他们没叫过苦、也没喊过累,用实际行动恪守着对医学的承诺和对生命的守护,也是对豫哈一家亲最生动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