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散,不下前线”。视频中的这位共产党员名叫王永宾,是河南省第十四批援疆医疗队专家。疫情期间,他在对口援助单位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市肿瘤医院),和检验科的医务人员坚守岗位、并肩作战、同心抗疫二十余天,为打赢哈密市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了援疆力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暖心故事。
王永宾来自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今年4月,他作为河南省第十四批援疆医疗队成员,来到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开始为期半年的医疗援助工作。
倾情帮扶。自从来到检验科,王永宾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查找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逐一对标完善和改进;协助科主任张建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检验质量;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经验,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检验科的发展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援疆不只在工作岗位。2022年5月1日,是王永宾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援助工作的第21天。午饭时,微信群里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某单位一名职工突发意外需要输入AB型血进行救治,但血站库存血液告急,血站动员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看到这条消息后,王永宾坐不住了,饭也顾不上吃,就立即和其他同样是AB型血的专家赶往指定的地点献血。考虑到他刚到新疆没多久,还没完全适应这边的环境,血站工作人员建议他最多献血300毫升。面对工作人员的一番好意,心里只想着救人的王永宾格外坚定地说:“我没事,豫哈一家亲,哈密人就是我的亲人,抽400毫升!AB型血的人相对较少,多献一点,患者就多一份安全!”就这样,400毫升鲜血咕咕地从王永宾的血管流出。由于血液得到了保证,受血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危难之时显英雄本色。8月初,哈密出现新冠疫情,哈密市紧急启动应急机制,核酸检测工作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所在。王永宾深知迅速、准确的核酸检测是精准控制传播范围、减少群众感染风险的关键。因此他主动请缨加入核酸检测队伍。
守望相助,同心抗疫。面对大批量核酸检测需求,为了保证核酸检测速度和质量,王永宾和检验科的同事采取24小时值班制,昼夜不停地开展高强度的核酸检测工作。标本接收、信息核对、标本编号、标本提取、扩增分析等繁琐的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份核酸标本的处理,都是检验人员与新冠病毒的一次近身较量。连轴转是王永宾和同事的常态,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持续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闷热的防护服、日夜颠倒的睡眠,还有经常不能按时吃饭,每一样都在挑战着王永宾的身体极限。尽管如此,王永宾主动要求承担了风险较大的高风险样本接收和编号工作。
“早一分钟出结果,就能早一点发现病毒,早一点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外面有成千上万的人等着核酸检测结果,我们不能停下······”,每当检验科的医务人员劝他休息一会时,王永宾总是这样说。
援疆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把哈密当做第二故乡、把哈密人民当做家人的王永宾在哈密遇到疫情时、在哈密人民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谱写了豫哈情深的赞歌!哈密人民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