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自己所学、所掌握的技术,扎根到哈密市中心医院,让医院的年轻人能够尽量多掌握一些技术,为当地群众多做一些服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张春敭,男,党员。2020年4月,张春敭作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的一员,肩负组织的重托,告别家人,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到哈密市中心医院,开展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现任哈密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今年8月初,疫情爆发,防控形势严峻,张春敭作为一名援疆干部和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放弃居家休息,返回医院坚守工作岗位。作为一名分管护理、信息、工会、人事等工作的院领导,张春敭同志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他和全院干部职工一起,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把初心和使命牢牢地写在战“疫"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战疫前夕,张春敭就与相关部门积极谋划定点救治医院人员和核算采集人员的选派工作。为确保一线医务人员“零感染”,他协同、督促常态化开展培训、考核,力争全覆盖、地毯式、无死角强化疫情防控培训,确保所有医护人员了解、掌握防控知识和防护要求,有力的保障了定点救治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核酸采集工作的有序开展
医院作为特殊行业,疫情期间也必须做好临床疾病诊疗救治工作。张春敭同志勇挑重担,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作为一名援疆专家、张春敭同志在分管领域,还积极参与院内门诊、筛查门诊、病区管理、工作流程等的制定,加强质控监管,强化信息系统支持,有效保证了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在战疫最吃紧的时候,院党委高度重视、关心关爱一线医护人员。张春敭作为分管工会工作的院领导,他带领工会和相关保障部门,全力以赴当好职工的娘家人,快速稳妥落实职工关心关爱服务,帮助解决一线医务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准备物品、接受捐赠、开展慰问,及时了解一线职工作生活需求,把温暖和敬意送到每一位干部职工的身边。
为陪伴群众度过特殊时期,让群众及时掌握疫情防控知识,树立战“疫”信心和决心,张春敭同志还组织援疆医疗专家线开展线上科普活动,及时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采取科学方式应对疫情,让科普跑赢谣言,让防控深入人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援疆人的力量。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张春敭既要搞好援疆团队的协调管理,又要搞好业务工作。他在工作中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坚决服从院党委的领导,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紧盯重点工作,认真履职尽责,高质量完成了医疗业务、科研教学、人才梯队建设、对口援疆等方面的工作任务。
张春敭充分发挥个人专业特长,积极主动参与临床一线实践教学工作,帮助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两年多来,他指导完成了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术、经剑突下胸腺瘤切除术、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胸腔镜肺段切除、胸腔镜肺叶袖式切除、胸腹腔镜空肠代食管术等一系列手术,部分项目填补了哈密市域空白。
为了帮助年轻医生提高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张春敭利用远程系统积极促进远程会诊,牵头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并同河南大学医学院科研团队签订科研合作协议,有力的推动中心医院的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1年12月,在张春敭的努力下,促成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团队支援哈密市中心医院科研创新发展合作协议》签订,中心医院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作获得新进展,带动了一批优秀医务人员成长进步。
为促进医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张春敭积极推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哈密市中心医院的交流合作,邀请更多专家教授来哈,先后有七十多名专家在哈密市中心医院开展理论授课、教学查房、手术、义诊等活动,并安排多批次哈密市中心医院医生到郑大一附院进行短期培训和进修学习。
张春敭牵头组织“中原名医回头看”线上教学、“援疆医生大讲堂”等教研活动100余次、组织“教学查房比赛”“病历书写比赛”“心肺复苏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10余次,他还积极组织“援疆专家边疆行”“河南名医下基层”等义诊活动30余次,给哈密各族基层群众带来了福音。
在张春敭的“桥梁纽带”作用下,哈密市中心医院还与郑大一附院签订了合作共建“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协议。郑大一附院将对哈密市中心医院在学科建设、新技术开展、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最大的帮助。而中心医院也会借鉴郑大一附院的丰富经验,加快推进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哈密市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医疗援疆工作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两年多的坚守,张春敭充分利用援疆资源,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豫哈两地间的交流交往,为中心医院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研教学、项目落地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张春敭的援疆轨迹里,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是他奋勇前进的动力源泉。他常对大家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就要冲在第一线,确保防线不失守。
这,就是他作为“援疆人”,在援疆历程上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