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河南省卫健委精心选派的2022年河南名医哈密行援疆医疗队顺利抵达哈密,这其中有16名医疗专业人才在哈密市中心医院开展援疆医疗工作。
张华峰博士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身肩重任,怀揣着一颗为哈密各族群众健康护航的为赤诚丹心,带着他的专业学识踏上哈密这片热情的土地,决心为哈密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
张华峰博士将把他的专业知识带到了哈密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
张华峰博士
张华峰博士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专注于脊柱畸形和脊柱微创,包括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成人脊柱侧弯,休门氏病、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创伤等引起的脊柱后凸畸形,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综合征型脊柱侧弯,腰椎滑脱等,以及颈椎、胸椎和腰椎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在我院脊柱外科张积利主任和白晓丽护士长的带领下,张华峰博士快速熟悉了科室环境后,顾不上休息,就投入到紧张忙碌工作中。
开展手术
前不久,一名80 岁的男性患者,以“颈部疼痛伴双手麻木,双下肢无力1月余”为主诉入我院脊柱外科。
门诊查MRI显示: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椎管重度狭窄,脊髓受压严重,须行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考虑到患者年龄大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腔隙性脑梗死多种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高,同时,患者颈椎脊髓受压严重,手术风险大,难度高,脊柱外科先是与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及重症医学科进行了多学科会诊。
随后,在张积利主任的带领下,与科室成员反复讨论,最终,为患者制定了“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术”的治疗方案,以最小手术创伤,以最短的手术时间完成“神经减压”。
7月6日张华峰博士带领科室的医生顺利完成“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术”
术前磁共振
术后MRI显示脊髓压迫完全解除
术后
术后转至重症医学科治疗术后第二天便转回普通病房
7月7日一大早,张积利主任便和张华峰博士及科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了一体化查房,大家特意去看望老人,观察他术后的恢复情况,当大家来到29床时,老人家激动地说:“谢谢主任!谢谢专家!我感觉四肢比术前明显有力量,提一袋米都没有问题,麻木的情况也明显好转了,谢谢大家!”
在老人术后恢复期间,张积利主任和张华峰博士时刻关注老人的术后恢复情况。张华峰博士精湛的医术和极具亲和的态度,赢得了老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术后护理
术后的护理也尤为重要。白晓丽护士长带领脊柱外科的护理团队制定护理计划,亲自指导颈托的固定方法及注意事项,卧床期间VTE预防措施。
责任护士郭丹和患者是老乡,她便用家乡话宣教老人下床三部曲……
点点滴滴的付出伴着无声的感动,终于的迎来了“大胜利”,老人由“卧床”到“半坐”到“家属搀扶床边站立”再到“家属搀扶床边活动直至在病区走廊里来去自如,最终完成了跨越式的康复。
在依依不舍间,老人准备出院了,在医生办公室,老人及家属再次表达了对张积利主任、张华峰博士、护士长及全体医护人员感激之情。
患者的心意让大家倍感暖心殊不知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夙愿
自开展援疆工作以来,张华峰博士还积极投身到各类义诊志愿服务活动中,凭借专业的技术和亲和力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张华峰博士总说,希望时间过的慢一点,尽可能的在自己援疆工作期间,多做几台手术,多为哈密的群众办些实事,多解决一些难题,多传授一些经验,为科室、为医院也为自己的援疆生涯多留下一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张华峰
学 历:博士政治面貌:群众
派出单位、科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
专业方向:脊柱外科/脊柱畸形、脊柱微创 职 称: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AO Spine会员、北美脊柱外科协会(NASS)会员、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SMISS)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分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足脊矫治与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畸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脊柱脊髓损伤学会脊柱畸形矫正分会委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矫正工作委员会委员。
项目与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省部共建青年项目、河南省主持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数十篇。
专业特长:专注于脊柱畸形和脊柱微创,包括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成人脊柱侧弯,休门氏病、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创伤等引起的脊柱后凸畸形,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综合征型脊柱侧弯,腰椎滑脱等,以及颈椎、胸椎和腰椎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