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与河南大学之间的科研交流,进一步加强医院科研学术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6月22日,哈密市中心医院邀请河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姬新颖教授、河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吴东栋以及河南大学医学院科研学科副科长任志广一行莅临院开展学术交流。
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志连为姬新颖教授颁发了哈密市中心医院科技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聘书。
刘志连院长感谢姬新颖教授接受我院聘请,并介绍了我院远景规划以及学科、科研情况及学术队伍建设。
会后,姬新颖教授为大家带来的是《研究型医院科研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吴东栋博士为大家带来的是《科研项目申请的有关问题探讨》
任志广博士为大家带来的是《开拓疫情防控为基础的临床科研》的演讲,并就有关问题与听众展开了互动。
姬新颖教授的讲座内容围绕现实的矛盾所在、政策的科研导向、单位的科研职责、个人的努力方向四个方面展开,他指出,科研的灵魂和精髓是思考,要经常总结平时的教学工作,不断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入学习,从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才能做好科研。姬新颖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作,把多年来在科研项目申报和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用形象、有趣且有效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开阔了我院的科研视野。
张春敭副院长表示,姬新颖“名誉主任委员”的聘任将对我院科室今后的科研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要求相关科室认真学习领会河南大学专家一行的报告,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
专家简介
姬新颖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河南省肿瘤精准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名誉理事长。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省微生物学会原副理事长、省感染与分子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创始人和第一、二届主任委员、省感染病与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开封市感染病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十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开封市侨联侨青会副会长、河南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1999年7月第四军医大学内科感染病专业博士毕业,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肯塔基大学医学院等担任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等职近十年,于2009年5月全职回国工作。
实验室于2017年12月获批,4年来骨干成员发展到45人,发表论文70余篇;率领实验室先后获批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其中本人获批3项,指导本课题组获批5项,经费总额达到900余万元。在核蛋白PCNP(含有PEST表位的核蛋白)与感染致膈肌无力、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和肿瘤抑制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特色。率先在世界上培育出PCNP基因敲除小鼠;证实了该分子对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癌、肝癌等的抑制作用;发表PCNP功能研究论文5篇,综述3篇,论文数量领先,成为国际上PCNP的主要实验室;获批PCNP药物国家发明专利1项;完成规模化生产PCNP抗原、单克隆抗体;课题组共获批各类专利9项;发表新冠病毒肺炎相关SCI文章4篇。
发表SCI论文70多篇,指导全日制研究生26名,其中不乏考取了985大学博士生、获得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省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华藏奖学金等荣誉者;特别是2017年率先在河南大学医学院招收了巴基斯坦博士生2名,实现了河南大学理工科外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新突破,先后招收外籍博士后2名、博士生5名、硕士生6名,国际化科研团队正在成形。创办国际期刊“Gene,Protein and Disease”(GPD),编写世界前300强大学华裔生物医学专家名录,收集助理教授以上人员2300多名,有助于国际合作、交流的精准对接。
应邀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微生物学科和肿瘤学科项目评议人、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河南省科技厅等各类评委和40多家SCI杂志审稿人。2011年获得开封市优秀教师。
作为主管院长于2012-2018年带领学院老师共获批4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经费达到1800多万元。并先后协助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基础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大学附属河南省人民医院引进7名海外高端专家,全职回国工作,使相关学科在省内外渐露头角,促进了河南大学大医学科研团队搭建、项目申报、学科建设与人才引进。2012年应邀担任第一附属医院特聘教授,协助医院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率先实现了河南大学临床医学国家基金零的突破;特别是引进的薛孟周教授于201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项目经费达235万元,属中西部第一次。从美国引进的李伟教授2015年入职淮河医院,获得黄河学者称号,先后获批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领衔获批开封市重点实验室,入选河南大学人才特区计划第三层次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