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张栩
4月23日,漯河医疗专家圆满完成伊吾县医疗提质“2163”工程既定目标任务,正式返程。返程前,哈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付剑伟专程到淖毛湖镇卫生院看望慰问了漯河援疆医疗专家。4月22日下午,伊吾县专题召开座谈欢送会,伊吾县委副书记、河南援疆前指伊吾县指挥部指挥长王国建,伊吾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倪坤,伊吾县常委、宣传部部长袁峰,伊吾县相关单位负责人、漯河援疆医疗干部人才等参加。
据悉,2021年4月23日,根据新疆伊吾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需求,漯河市选派王晶晶、王乾、王保存、杨小玉、林晓芳、刘广涛、王云、刘二卫、杨牧原、秦自洋等10名医疗骨干,“组团式”帮扶淖毛湖镇卫生院,实施提质升级“2163”工程,重点打造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急诊科等6个重点科室,力争用3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二级医院,着力解决白石湖矿区、淖毛湖镇区职工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
一年来,援疆医疗专家们克服语言、生活、环境带来的不便,积极融入当地,冲在一线顶岗补缺,大力发扬胡杨精神,日日夜夜、孜孜以求、不辞劳苦、忘我奋斗,用医者仁心捍卫患者生命、护佑百姓健康,救治了牛角刺伤的儿童、29周的早产儿等危重患者,累计诊治门诊病人32000余人次,开展门诊手术400余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项,淖毛湖镇卫生院的儿科、妇科、外科等领域技术空白得到填补,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选派10名医疗骨干“组团式”推进淖毛湖镇卫生院“2163”工程,是漯河市深化医疗援疆、推动援疆医疗资源下沉一线、服务基层群众生命健康的创新性探索和实践,是援疆工作“规定性动作”之外的“自选动作”,是漯河援疆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得到了全国援疆干部人才总领队、自治区组织部副部长李术峰的充分肯定与批示。哈密市委副书记、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徐相锋,哈密市副市长、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孙永民,哈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河南援疆干部人才管理办主任秦舒广等先后多次到淖毛湖镇卫生院调研“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并看望慰问援疆医疗专家。
欢送座谈会上,伊吾县委组织部、河南援疆前指伊吾县指挥部为受表彰的漯河援疆医疗专家颁发了荣誉证书。
漯河援疆医疗专家代表深情回顾了难忘的援疆时光,讲述了援疆期间的体会与感悟,表达了对援疆事业的真情热爱,展现了漯河援疆医疗专家舍小家、顾大家,讲政治、顾大局,敢担当、求实效的青春风采,饱含着对伊吾县第二故乡的不舍和当地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淖毛湖镇卫生院职工代表、疆纳矿业公司、伊吾县卫健委等相关负责人分别发言,倾情回顾了10名漯河援疆医疗专家对他们学习、工作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支持和提升,充分表达了对漯河援疆专家的感谢感恩之情和美好祝福。
王国建对10名漯河医疗专家一年来对伊吾县卫健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和辛勤付出致以诚挚的敬意。他说,大家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从家乡来到大漠边疆伊吾县,克服思乡关、孤独关、气候关,把伊吾当作第二故乡,积极主动融入,发挥各自特长,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不平凡业绩,展现了漯河援疆人全新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品质,为漯河援疆出新出彩、为河南援疆更加精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国建表示,援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只有不断深化拓展援疆工作,突破原有思维限制进行创新,援疆之路才能越走越宽,援疆价值才能越来越高。医疗援疆是漯河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将持续创新深化,继续选派医疗骨干组团帮扶淖毛湖镇卫生院提质升级,积极开展“漯河名医伊吾行”、“健康伊吾·夏季行动”,组织伊吾县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才赴漯河市一对一跟岗锻炼、医疗骨干赴漯学习培训,助力伊吾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国建希望,漯河援疆医疗专家回乡后,积极践行胡杨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创造精彩业绩。同时继续关心关注伊吾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持续关注淖毛湖镇卫生院“2163”提质工程,把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电话、视频连线等方式分享给淖毛湖镇卫生院,做漯伊两地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促进者。要严格执行家乡疫情防控政策,迅速休整、调整状态,主动请缨,发挥优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参与漯河疫情防控,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贡献力量。
4月23日下午,哈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河南援疆干部人才管理办主任秦舒广、哈密市卫健委副主任范冠宇等专程赶到哈密火车站欢送漯河援疆医疗专家。
秦舒广对漯河“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漯河医疗专家们的辛勤付出表示充分肯定,希望专家们返漯后,继续发扬援疆精神和胡杨精神,继续关心、支持对口援疆伟大事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豫疆两地人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