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建言医疗援疆——干好这项最接地气的援疆工程
医疗援疆被各族职工群众称为最接地气的援疆工程。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省人民医院创新对口援疆工作理念,丰富医疗援疆内容,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葛明华代表介绍,自2016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启动“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以来,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由85.5%提高至88.9%,疑难危重疾病上转率从5.6%下降至2.7%,成立了临床心理科、儿童重症医学科、核医学科、放疗科等科室,一批技术上的空白被填补。
“互联网手段在医疗援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葛明华代表说,浙江省卫健委与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牵头推进“浙阿”跨省医联体建设,建立了多场景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异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利用5G技术,阿克苏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各族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浙江省医疗专家的服务。
在葛明华代表看来,医疗援疆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我们在坚持服务民生理念的同时,更注重提升受援地医院服务能力。2016年以来,我们医院先后接收100余名阿克苏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医疗人员进修,他们既是‘种子’、也是‘桥梁’,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当地医院学科带头人。”葛明华代表说。
浙江省台州市高度重视医疗援疆工作,2010年以来,台州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7亿元,建成医疗援疆项目38个。
为让各族职工群众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台州市在一师九团、十二团医院设立援疆医生工作室,助推一师阿拉尔市医共体建设;开展“百医惠万民”等活动,组织援疆医生到各团场巡回义诊,举办健康讲座,为职工群众送医送药送知识。2021年以来,台州市已组织援疆医生义诊20余次、服务职工群众5000余人次。
台州市援疆医生不仅带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还建立了“传帮带”制度,强化一师阿拉尔市相关医院专科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2020年以来,台州市共选派援疆医生28人,通过“组团式”医疗援疆,对阿拉尔医院重症医学科、妇产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中医科、麻醉科等进行帮扶,在人才培养、医疗技术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