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担当;援疆,是一份孤独,也是一份骄傲;援疆,是一次经历,也是一次沉淀。“提高哈密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疗技术水平是我援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哈密各族群众。”
9月,听说科室要选拔援疆医生,作为科室重要骨干的冯晓同志积极主动的报了名,因医院科室人员短缺,院领导让她好好考虑,经过深思熟虑后,她还是作出决定:有困难自己克服,一定要去援疆!
初到哈密时,气候、工作时间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让冯晓有些不适应,但她没有退缩,将困难视作挑战,迎难而上,全身心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在与科室同事和医院患者的相处中,逐渐融入了中心医院这个大家庭。
作为医者,冯晓同志始终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心全意为患者热情服务,为同事传经送宝。除了科室的日常医疗工作以外,她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协助科室的业务开展及学科建设。密切联系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各科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为科室的医务人员拓展新知识、新技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科室人员的诊疗水平。
在科期间,冯晓同志积极倡导学习风气,带头讲课和讲座,为科室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当她得知科室对核磁共振影像的解读方面较为薄弱,便立刻联系援疆专家李思雨老师,为科室的医务人员进一步讲解如何解读核磁共振影像。
“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我还有很多内容没讲,我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对患者的负责,在走之前,我一定要把你们的思想、技术提高到目前最新的最前沿状态。”这是冯晓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1月的某一天,科室收治了一位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外地患者,天旋地转的感觉让患者感到无比的恐惧,右耳听力的下降让他对今后的工作能力感到担忧。入院后,冯晓同志为患者制定了精确的治疗方案,耳石症手法复位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患者的眩晕慢慢好转,直至完全消失。
接下来就是恢复右耳听力下降的问题了,冯晓同志一面安抚患者焦急的情绪,一面根据患者辅助检查的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经过7天的精确治疗,患者眩晕完全好转,右耳听力好转一大半。考虑到患者外地户口本地住院治疗无人照顾,冯晓在评估完患者的身体状况后,建议他转回当地继续治疗。患者出院后,冯晓因担心治疗效果,多次电话回访患者病情变化,值得欣喜的是,患者因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听力基本恢复,已返回岗位继续工作,对他的生活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回访电话中,患者的每一声感谢都是对冯晓同志工作的认同跟肯定。
在工作中,冯晓不讲条件,不辞辛苦的精神感染着科室的每一个人,获得了同事和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前来科室就诊的眩晕及耳内科疾病的患者络绎不绝,因为大家都知道,耳鼻喉科来了一位技术精湛,和蔼可亲的援疆专家。
两个科室,两所医院,若干患者,乃至两条相隔数千里的“平行线”,因“援疆”而相连。
冯晓同志表示,很荣幸能够成为河南省名医援哈工作队的一员;来到新疆、走进哈密,体会大美,感受深情。既在这里挥洒青春和汗水,也在这里收获友谊和快乐,这段援疆经历将会成为她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
冯晓
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耳内科耳源性眩晕、耳鸣
医学博士,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校聘副教授、河南省眩晕学会、中国转化医学会脑学组青年委员。曾在SCI,中文核心及国家级杂志发表相关专业论文。
擅长各种耳源性眩晕,耳鸣,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诊断与治疗。助听器验配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