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2021年11月7日,正值立冬节气,乌鲁木齐、哈密市首场雪后天气变冷,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援疆专家、河南省中医院中医心病科副主任医师索红亮博士受邀连线新疆广播电台“新疆名医堂”栏目,就冬季健康养生和季节性易患疾病的防护常识进行了科普访谈,线上指导新疆群众如何在冬季进行饮食、运动保健,如何利用中医方法提高免疫力。
访谈的科普内容结合新疆的时令、地域特点,在线听众对访谈内容表示满意,认为专家的科普内容很接地气,实用性强,体现了中医文化在养生中的运用,从节目中获益很大。让我们跟随小编的脚步看一看访谈的具体内容吧。
主持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是陪我们度过漫长岁月的重要标志。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也是属于冬季的第一个节气,预示着“冬养”拉开了序幕。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来打虎。”冬季健康养生有哪些讲究呢?寒冷的冬天对全身的器官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哪些器官最怕冷?如何利用中医方法提高免疫力?冬季也是血压不平稳的时候,在冬季应该如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血压呢?今天《新疆名医堂》节目邀请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援疆专家、河南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索红亮为您科普:
第一部分 立冬养生
1.索主任,您好。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节气,严寒的冬季拉开了序幕,这个时节我们的身体会根据节气的变化发生哪些改变?
答: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中午好。我是河南省中医院,中医心病科,索红亮医生。很高兴能参加咱们电台《新疆名医堂》的健康节目。今天是立冬,代表着冬天的开始,气候逐渐寒冷、干燥起来,在这个时节,我们的身体自然而然,也会随着进行适应性的变化,在我们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提出,“冬三月,此为闭藏”,说的是中医学认为从立冬开始,就进入阳气潜藏,阴气大盛,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动物冬眠,养精蓄锐的一种状态。咱们人类虽然没有冬眠的习惯,但在这个季节,也要减少活动,适当进补,以便能够抵御寒冷的天气。冬天这个季节的一切饮食、运动的健康保健,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2.立冬过后,很多人早已准备好了羽绒服、棉鞋等过冬必需品,除此之外,要想舒服过冬,饮食上也要有所调整对吗?冬季应该如何科学进补?
答:是的,在立冬过后,除了要注意保暖防寒外,更要注重食补,饮食的调整,也要遵循自然规律,简单的说,就是“虚者补之,寒者温之”。在元代有中医学者曾经撰写了一本《饮膳正要》,他提出了,“冬气寒冷,适宜吃些黍米之类的热性食物,来防治寒冷”。同时,我们中国领土广阔,西北地区、中原地区、东南沿海,气候有很大差异,咱们新疆,处于西北地区,冬天极为寒冷,进补就要用大温大热之类,如牛肉、羊肉,狗肉等等。当然,除了地域因素,还要关注人体自身的体质差异,根据自身体质的虚实、寒热,来调整食疗方案,有些阴虚燥热的人,往往体型偏瘦,舌头红,没有舌苔,口干、喉咙干,容易上火,时不时干咳,这样的人就不适合羊肉等温补食物;或者像有些人,痰热内盛,长的很胖,舌苔厚腻,不喜欢运动,身上困乏无力,这样的人也不适合大鱼大肉。所以冬季温补也是一个大的原则,适合大多数平人,我们中医说的平人,就是指正常的没病的,没有体质偏差的正常人。
3.中医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冬补最应该补肾。这是为什么?应该怎么补肾?
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这句话是《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的描述,中医讲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四季与人体的五脏是相通的,肝脏通于春气,心脏通于夏气,脾胃之气通于土气,肺脏通于秋气,肾脏通于冬气。所以在节气上来说,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在人体脏器来说,就是“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冬气与肾气相通,所以冬补,也往往指的就是补肾。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补肾呐,不能一味的去用温热药物,不管是冬季的药膳,还是中药滋补,有个原则,“寒者温之,不扰乎阳”,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温补,但同时要阴阳同补,补阴潜阳,不要大辛大热,不能让自己的阳气过于亢奋,因为冬天适合封藏,我们要近似于动物的冬眠状态,要保养正气,保养精气,不能让阳气亢进,否则,就违背了中医上冬天养生的道理。
4.起居上要做哪些调整?
答: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冬天的养生要领。认为要“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意思是我们要早点睡,晚点起,太阳上来了,气候暖和了,再出来活动,也就是说,冬天的锻炼,不要太早出来,以免寒冷外邪伤及人体。
中医认为,冬季要“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就是说一方面要注意保暖,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让人皮肤汗出,耗伤阳气,所以空调、暖气的温差,要尤其注意,室温不要调的过高,尽量别出汗。外出从室内到室外,有个适应的过程,避免张开的毛孔被寒邪侵袭。
【微信网友心愿咨询】网友:索主任您好,有件事我一直不太明白,我每年到冬天都特爱上火,冬天很冷,为什么反而还容易上火?5.中医如何理解“上火”?冬天导致上火的原因有哪些?答:有些人冬天容易上火,可见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流鼻血等等。中医上,这就是阳亢有余的表现,我们上面多次提到,冬主闭藏,肾主蛰,封藏之本,就是说在冬天,我们的阳气要潜藏于内,不要外露,但现代人,经常出现阳气藏不住,导致上火。而上火的原因,冬天除了冷,就是少雨、干燥,尤其是咱们西北地区。再加上国家发展好了,供暖太早,室内温度过高。而且,咱们冬天食补的时候,又喜欢羊肉烤串之类的温热食物,多种因素加到一起,就会引起上火。有句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他说的是,冬天羊肉、辣椒太多了,配上一点萝卜,清清火,稍用点甘寒的食物。而夏天,大家冰激凌、冷饮吃太多了,用点生姜暖暖胃,避免寒凉伤胃。总之一点,食补、药补,都要适度,避免太过。
第二部分 慢病防治
主持人:寒冷的冬天,对全身器官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有些器官特别怕冷,甚至因此患病。如何做好保暖工作,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天?接下来我们继续邀请哈密市肿瘤医院援疆专家、河南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索红亮为您科普:
1.索主任,您是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专家,都说血管就像一个橡皮水管。每到天冷时,橡胶就会变脆,如果水压增大,就容易裂开,血管也是如此吗?
答:这种比喻很形象,但人的血管不全是这样,因为人是哺乳动物,恒温动物,天气变冷后,外在的皮肤,衣服等因素能够维持体内的温度,血管尤其是动脉,位置较深,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不大,不至于出现变脆这些变化。但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外界气候变冷,血管会热胀冷缩,通过血管的收缩,保证毛孔闭合,外周皮肤、四肢血流氧气供给充足,尽量维持体温的正常。这种情况下,血压会增高,一些老年人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病的发病几率会有所增加。
2.血管弹性的好坏对健康会造成哪些影响?血管弹性差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门?
答:血管弹性是反应血管舒张、收缩状态的一种通俗说法。血管弹性差,既是一种病理状态,也是一种老化状态。随着年龄增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三高的影响,抽烟、喝酒、不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影响,血管弹性会越来越差,斑块形成,最后造成血管狭窄或堵塞。
血管弹性差了以后,最常见的疾病有几个:一个是高血压,会出现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就是说,低压过低上不去,高压又降不下来;二是心绞痛、心肌梗死;三是脑梗死、脑出血;四是眼底动脉硬化,动脉出血;五是肾功能变差。也就是,哪个脏器、哪个部位的血管出问题了,就会导致相应脏腑的疾病。
3.心脏就像人体的发电机,到了冬天,为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这也使得冬天成为心脏的“多事之秋”?
答:是这样的,冬天天气变冷,导致了外周血管收缩,心脏做功增加,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一些有基础疾病的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扩心病、先心病,往往会诱发心绞痛或者心力衰竭发作或加重。所以对这部分人来说,注意保暖,合理运动,去寒就温,就更加值得重视了。
4.冬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何安全过冬?
答:我们常说心血管疾病发病有几个魔鬼时间,冬天、凌晨就是其中两个,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毛孔收缩,血液大多供给皮肤、四肢,来维持体温。内脏的供血就相对受影响。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那如何预防呢?一个是早睡晚起,必待阳光,在冬天,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过早起床外出锻炼。老年人要不见日头不出门。二是要去寒就温,注意保暖;三是要清淡饮食,不要太油腻。暴饮暴食,高脂肪油腻的食物,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四是适度运动。要在合理时间段,半上午、半下午,天气暖和时候;要有合理的运动量,推荐有氧运动,可以选择漫步走,快步走,太极拳,八段锦等等;运动的场地,要选择开阔,空气流通比较好的地方,若是天气过冷,也可以选择室内运动,运动量一定不要过度。劳累是心脏病发作的又一大诱因。只要做到这几点,并规范服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就能安全过冬。
【微信网友张先生咨询】
我是一位高血压患者,每年到了冬季就明显感觉血压不太好控制了,是怎么回事?
5.冬季到来,慢性病患者如何控制好基础疾病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冬季为什么血压会变得不平稳?
答:还是跟季节有关。天气变冷,人的血管“热胀冷缩”,血管收缩血压就会增高,人冷的时候打寒战,这个产热的过程,也会引起血压增高;天冷时,为了保暖,咱们下意识就会饱餐、吃烤肉、撒一些孜然,盐等调味料,不自觉口味就重了,咸了。而过咸的饮食,也会导致血压增高。所以,相对来说,冬天的血压更难控制。
6.在冬季应该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血压呢?
答:我们要尽量规避引起血压增高的诱因,首要一点,要避寒保暖;再一点,要低盐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盐分;最后要适度运动;另外,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降压方案,在冬天,血压不稳定时,可以酌情增加联合降压药物,维持血压水平。
7.除了正规服药,还有哪些中医养生方法可以帮助这高血压患者更好的控制血压?
答: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的养藏之道,第一点,要早卧晚起,必待阳光,这点谈到多次了,大家也理解。第二点,要去寒就温,无泄皮肤,这点也谈到过,就是注意保暖,避免屋里空调暖气温度过高,使人出汗耗伤阳气。第三点,内经原文还说要“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保养精神,不要喜怒无常,过喜伤心,过怒伤肝,悲伤肺,思虑伤脾,冬天就是收心养藏的季节,过了冬天,再去奋发向上。所以说,冬天要想血压控制好,既要注意保暖,清淡饮食,又要避免情绪过度波动,运动也要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像短跑、长跑,篮球、足球等竞争性的运动就不大适合。
8.天气寒冷,呼吸系统健康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利用中医方法提高免疫力?
答:冬季天气寒冷多变,流感往往好发,从2019年底,新冠疫情流行,各地中医界也是从未病先防,从治未病角度,提出了一些举措。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自己的正气充沛,外邪就进不来。我的老师,全国首届名中医毛德西教授,曾经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结合本次疫情特点,专门拟定过一个保肺排毒汤的药茶,在《生命时报》发表过,以玉屏风散、二陈汤、平胃散、银翘散的一些主药组方,能益气保肺,祛湿解毒,在基层医院小范围应用,效果不错。有兴趣的话,可以网上了解一下。总之一句话,不管是防寒避风、佩戴口罩,还是加强运动,食补药补,只要能保养正气,抵抗力、免疫力自然就有了,也就不容易伤风、咳嗽了。
专家介绍 · 索红亮
河南省中医院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现任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分会委员。近10余年师从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是全国名中医毛德西的主要学术继承人,擅长中西医诊治高血压、冠心病、扩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常见病,以及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曾于北京安贞医院进修冠脉介入技术1年,熟练掌握常见冠脉病变的介入操作技术。现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中医科开展援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