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张衍,是在他的办公室,前来问诊的患者将他围在中间。略瘦,戴一副眼镜,语速不紧不慢,待人亲和,颇有一股子儒雅之气。
援疆前,张衍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对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有着20余年的临床治疗经验。
今年4月,张衍作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专家来到十三师,在红星医院担任神经外科主任一职。这是他第一次援疆,他说:“我想做点儿事,且我也能做点事。”
4月30日7时左右,红星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位危急患者张某。经过医生初步诊断,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因为病情突发性较大,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这是张衍来十三师后的第一个挑战,他当即决定:立刻手术,抢救患者。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张衍向河南援疆专家队的季玉陈教授请求支援。手术中,两名专家通过显微镜,轮流执刀,过程艰辛。经过15个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情况稳定。
张衍说:“这台手术难度较大,一是患者血管硬化,情况不好,另一方面是出血量太大,不好寻找病变处,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但是我们一直抱着永不放弃的信念,全力拯救患者。”
“你好,张医生,这是我的复查报告单。”40多岁的李某面带微笑走进了张衍的办公室。
9月初,李某因突然头疼来到红星医院检查。经诊断,是右侧大脑半球巨大病变,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风险很大。拿着检查报告结果,李某瞬间慌了神。
手术前,张衍通过红星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积极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联系,经过反复商讨,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在张衍和神经外科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
“我曾将检查报告结果传给外地专家,得到的答复都不好。其实,那时我也想着放弃了,还好张医生没有放弃我。”李某冲着张衍竖起了大拇指。
前不久,30多岁的陈某因车祸被紧急送往红星医院。经检查,陈某视神经损伤,视力严重下降,需及时手术。在此之前,红星医院还没有做过这种类型的手术。
时间就是生命,晚一秒钟,患者就可能面临失明的风险。张衍带领神经外科团队充分讨论手术方案,决定实施视神经减压术手术治疗法。
在手术过程中,张衍认真仔细地全程观察患者视神经3D立体成像。每到关键步骤,他直击核心,总能化险为夷,用自己的学识、经验、技艺,为患者带来追求光明的希望。
手术成功了,患者的视力保住了。对张衍而言,这仅仅是他从医以来,主刀的众多疑难复杂手术之一。而对于红星医院来说,这台手术成功地填补了医院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后视力减退技术上的空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科室的其他医生尽快成长,张衍制定了三步计划。
一是平面教学。利用三维图像,系统地讲述神经系统解剖知识,增强立体感,强化复杂的神经系统解剖知识在大脑中的定位。
二是3D教学。通过观看手术视频,把解剖和手术实景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神经系统解剖知识。
三是现场教学。在中难度手术过程中,进一步规范科室年轻医生的手术环节、手术操作方法。
在制定三步计划的同时,张衍还积极与河南省人民医院对接,派出科室一名医生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班学习。
“在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我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知识无条件地教给科室的医生们,让他们快快成长起来。”张衍说。
截至目前,张衍在红星医院实施高难度手术10余台,深入团场义诊5次,教学授课30次。
从黄河之滨,到天山脚下,张衍肩负使命,不忘初心,用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态度、精湛的医术,为哈密区域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