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部署,河南省负责对口援建哈密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以来,河南省卫计委积极统筹谋划,各级卫生机构精准发力,努力把对口医疗卫生援疆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心里做,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援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新疆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河南省对口支援的新疆哈密市地广人稀,面积13.8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河南省的83%,总人口却不足60万,不到河南省人口的0.5%。各族群众居住分散,大多又生活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且往往交通不便,当地医疗水平十分有限,急需通过有效手段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9月11号,在哈密市中心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千里之外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正在通过由河南援建的远程医疗系统,对一位哈密的患者进行会诊。
哈密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刘道清
咱们会诊中心覆盖哈密市,两县一区,巴里坤县和伊吾县,一个伊州区,还有三十八个乡镇卫生院和五个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建成过后,我们每年的会诊量在三百到四百人次,确实减轻了偏远老百姓地区看病难的问题。使我们在很偏远的地方,都可以通过这种远程会诊跟郑大一附院的专家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会诊。
针对哈密地区地广人稀、群众看病不方便,为推动河南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哈密,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远程医学系统,以哈密市中心医院和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为载体,累计安排援疆资金2300万元,建立了覆盖哈密市全部县区、乡镇、城市社区及十三师团场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网络,开展综合会诊、远程影响诊断等服务,截止目前远程会诊系统诊治患者已突破2000例,极大的推动了河南优质医疗资源向受援地基层延伸。
哈密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刘道清
我们通过远程,我们护理上 医技上,医疗上通过远程,都可以参加学习,现在还有从,包括我们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还可以跟他们参加一些视频会议,确实非常方便。\\还有就是我们的远程会诊,郑大一附院给我们建设的那个电子图书馆,这里面有上万册的图书,供我们的医务人员免费学习共用的。
硬件设施的投入使哈密的医疗水平快速提升,但医疗人才的投入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2017年第九批医疗卫生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研究制定了河南省援疆医学专家人才团制度。9月12号下午,来自哈密市不同医院的河南援疆医生齐聚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共同为一位维吾尔族病人会诊。
新疆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副院长 候军辉
那么依托援疆的优势,我们不仅我们本院的援疆专家参与到这个多学科会诊当中,同时了有兄弟医院、周边医院那么援疆专家加入到这当中。\\集中最优势的医疗资源,在援疆专家的带动下,为我们区域范围内,这一类的病人能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
通过河南医疗资源的深入帮扶,河南医生巡回医疗、交叉执业的方式已经开展了350例,明显降低了当地病人转院转诊率,降低了群众看病负担。
从2017年第九批援疆以来,河南省卫计委通过组团式工作模式,将哈密市市直、县区以及兵团第十三师两级医疗机构全部与河南省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和省辖市确定为组团式对口支援关系。
伊吾县是哈密市下辖的两个县之一,距离哈密市区200公里,从哈密市区到伊吾县必须翻越天山,九月刚过十来天,哈密市的深秋气候就扑面而来。
昨日还是秋高气爽,次日便遇风雪交加。9月13日,记者随同参与中原名医哈密行活动的医生一同赶往伊吾县,刚进天山,就遭遇了罕见的暴风雪。
记者 刘斌
早晨我们从哈密出发的时候呢,还是零上十几度,由于伊吾县和巴里坤县是在天山北麓,到这个地方需要翻越天山,我们刚进天山就开始下雪,并且雪越来越大,据当地群众给我们说,八月份这里已经开始下雪了,而且冬天时间会很长,为了见到我们的援疆医生,我们还要经过70公里的山路。
经过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记者来到了伊吾县人民医院,这里有来自濮阳市和焦作市、三门峡市多家医院的11名医生在这里对口帮扶,据了解,其中有包括副院长在内的五位医生是上一批的援疆干部,已经超出援疆期限,但他们考虑到一旦离开,新来的医生还要重新熟悉情况,当地群众的就诊受到影响,就毅然选择了留下。
伊吾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高湘玲
就说好多工作我们确实是,我们开头了也没有做完,我们也想着把这些后续的工作再继续做下去。就说我们既然来这儿了,想给大家都有一个交代,很圆满的能把这个任务给完成。确实大家的感情特别好,他们也不忍心把我一个人留下来。\\然后就大家就是,我们最后就一块商定说,我们都留下来陪你,你只要说走咱就走,你要说留下来我们没有二话,全部留下来。
经过一年多的坚守与付出,河南的援疆医生为伊吾县人民医院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较为完善的诊疗技术,医院从之前的小病吃药,大病转诊,发展到现如今拥有急诊科、妇产科、中医及维吾尔医科、儿科、心内科、超声科、麻醉科、消化科等学科的诊疗体系,不仅解决了全县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让医院的运行步入正轨。伊吾县人民医院的门诊量、住院病人量、业务收入都明显上升,2017年,门诊量26738人次,比上年提高78.2%;手术315台次,是上年的12.6倍;开展实用新业务新项目21项,填补县级医疗空白15项。
伊吾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高湘玲
我们刚来的时候,基本上不能说完全不会吧,基本上就说一些日常的工作,一些疾病可能也看不了。当时我们来的时候,就妇产科,一个月就生一个娃娃,就生一个孩子,基本上就说咱们这个伊吾县人民医院就是一个中转站。现在应该问题不大,现在我们的大夫基本的急救,基本的这些疾病都没有问题,都能够单独的去治。
河南援疆医生组团式对口支援开展以来,受援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部分地区的病人外出转诊率大大降低,有效降低了各族群众看病负担。自2017年第九批对口援疆工作以来,河南省医疗卫生单位与哈密市市直、县区两级医疗机构确定为“组团式”对口支援单位,实现县、区级以上医疗机构“组团式”对口支援全覆盖、常规肿瘤专科建设全覆盖、主要医疗机构重点专科支援全覆盖、远程医学会诊系统全覆盖和贫困村义诊活动全覆盖。
2018年8月,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与哈密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签订了对口支援框架协议。9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分别在哈密二院和红星医院建立分院,河南省将医疗卫生援疆工作推向机制化、常态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副师长
第九批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
王成增
要建设四个中心,4S联盟,这样全力支持以后,哈密市肿瘤医院已经具备服务哈密人民的肿瘤病人的综合实力和能力。已经确立了东疆的哈密的诊疗中心的地位。他们的转诊率,他们肿瘤病人的收治率已经比过去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多,转诊率也明显降低。据哈密市卫计委的领导汇报,仅仅去年一年肿瘤病人外转率的减少为医保资金就节约了三千多万元。
第九批援疆以来,河南医疗卫生援疆人员开展新业务新项目243项,填补地市级医疗空白115项、自治区和兵团空白8项。河南专家还与65名地方医疗骨干建立了师徒关系,开展院内外各类专题培训、学术讲座630余次,受益医护人员7800余人次。累计门诊接诊12万余人次,各类手术5200余台次,抢救危重症病人1100余人次,下乡义诊80余场次,近3万名群众受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副师长
第九批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
王成增
接下来一年半这个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当地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哈密市委市政府兵团13师的党委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后方的支持下,这个我们在援疆十三五的规划推进下,我们进一步发挥总结,过去我们援疆工作经验,也可以找出一些教训。在此基础上呢,我们进行修正,使我们这个造血功能能够尽快的完成,能够真正的使我们援疆工作,尤其是医疗卫生援疆工作,能够符合我们国家援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