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16日,7位分别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院多个专科的医疗专家,组成了新一批“中原名医哈密行”,来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的哈密市。
他们顶风冒雪,赶到边陲小镇为不能出门的维吾尔族患者送医送药;他们不辞劳苦,深夜手术治疗当地急危重症患者;他们随时随地义诊带教,帮助当地医疗团队解决实际问题……短短一周,穿越天山南北,他们成为最受当地百姓欢迎的天山客人。
9月12日10时许,来自郑州市的医疗专家团队与“中原名医哈密行”专家团队汇合,一起来到位于哈密市伊州区柳树沟乡的快乐克小区,联手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义诊现场的座椅还没有摆齐,闻讯而来的当地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居民们都纷纷赶来,围满了义诊现场。
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王爱国的义诊台前,最先来到的是一位18岁的维吾尔族男孩。他因为严重的脊柱侧弯坐得很不自然、脸上带着担心。“你这个情况可以开刀,应该尽早开刀治疗。开刀以后你就可以站起来了,生活质量会更高!”看过男孩前期诊断的影像片子,王爱国这样给出治疗方案。
原来,在义诊之前,男孩已经在乌鲁木齐市的一家医院进行了诊断,医生建议他手术,他和家人都很担心。听闻来自河南的骨科专家要来家门口义诊,他决定再来确认一下手术的风险。“现在你的脊柱形状类似盆景,手术之后会像一颗参天大树一样挺直,脊柱就能够回到正常的生理弯曲,工作、上学都会更方便。”听到王爱国形象的比喻,男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喜的微笑。
同王爱国所在的骨科义诊台一样,当天,十多位河南医疗专家设立的消化内科、肾内科、妇产科、儿科、心内科、内科、皮肤科、肛肠科等展台前都排着长队,有些患者还是坐着轮椅来的。
“哈密市的饮用水中含有盐碱物质,对百姓的健康很有影响,患消化道疾病、肾内科疾病的患者比较多”,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王成增说,这次邀请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修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邢国兰来义诊,就是要针对性地诊治这些疾病、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援疆医疗队员们,每次到乡镇义诊,也会教当地百姓将饮用水用纱布过滤等生活小窍门,帮助他们防病、治病。”
除了水质影响,当地的饮食习惯也给百姓健康带来了较大威胁。“我们平常接诊的患者中,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比较多,这是因为我们这里长期大量食用牛羊肉,吃饭也比较咸。在一些牧区居民中,患风湿病、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的也多一些,这和他们的游牧生活习惯有关。”据柳树沟乡卫生院院长白克·哈斯木介绍,虽然慢性病管理和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已经覆盖至当地的每一户居民,但是居民们的依从性并不好,时常自主停药,造成病情加重。
听到这些,随“中原名医哈密行”医疗团队一起来到快乐克小区的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周勇说,生活中怎么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应该让这里的乡村医生首先学好《健康素养66条》,再通过乡村医生挨家挨户去讲解、让防治理念深入人心,把健康生活的理念传播出去,“这也是乡村医生们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样才能让百姓感受到不生病、少生病的健康快乐!
9月12日下午,“中原名医哈密行”专家团队正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门诊楼前义诊,一个急诊手术的求助立刻传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党群的义诊台前:33岁女性患者,因急腹症入院,初步诊断其左侧卵巢囊肿并发生扭转、同侧输卵管也坏死。情况紧急,可院内医疗团队却从未开展过相关手术,于是求助到了党群。
听闻患者病情,党群立刻换上手术服开始了术前准备,迅速投入到手术中。“手术中,我们将囊肿和坏死的输卵管一并切除。观察卵巢情况还行,没有完全坏死,所以我保留了卵巢,输卵管只切了一侧,不影响患者生育。”党群说,当天他对这位患者进行的是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双侧输卵管梗阻术,这类手术技术难点在于放导丝,手术医生如果不了解导丝的性能,就不能准确选择,更不能开展手术。这一台手术,也填补了哈密市的一项技术空白。
1个半小时的手术后,患者卵巢扭转恢复、血液供给也随之恢复,“这个患者以前做过试管婴儿但没有成功,手术后她将有希望通过自然怀孕拥有宝宝。”看到党群主任如此干净、利落的手术操作,当地医生连连赞叹“河南专家厉害”。于是,党群接连开展了两台复杂手术,直至深夜11时才下手术台。
不仅是西医手术受欢迎,中医诊断在哈密市也很受追捧。当天,在河南中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张龙江的义诊台前,不少骨伤、外伤患者也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许多患者拿到张龙江开的中医处方如获至宝,立刻拿手机拍下说:“河南专家开的药方要好好存着,以后可能还用的上!”
9月13日,前一天还艳阳高照的哈密市突降中雪。当天,“中原名医哈密行”医疗专家们要赶赴距离哈密市近130公里的伊吾县,为那里的百姓送医送药。突降的雪花加大了义诊之路的艰辛,可并未停止依旧身着单衣的河南医疗专家们的脚步。
经过4个多小时的跋涉,医疗专家们终于赶到伊吾县人民医院,为早早等在哪里的患者们义诊。一位群众挤过人群,急忙拉住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方玉甫说:“我皮肤难受好几天了,县里也没有皮肤科医生,本来准备请两天假去哈密市看的,你们来了赶紧帮我看看,感谢专家!”
在心内科的义诊台前,河南援疆医生陈瑞锋和当地医疗团队急忙赶来求助:“我们这儿有一位复杂性心力衰竭患者,我们在对她的治疗中有些困惑,想请专家给会个诊。”听到这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杨海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邢国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杜廷海,立刻赶到患者所在病区,仔细查看病例、了解病情,并结合治疗方案给出改善性用药方案。20分钟后,陈瑞锋疑惑顿解,感激不已地说:“这让我再救病人就踏实了。”
义诊活动结束后,听说当地不少老年人行动不便,没办法到医院就诊。邢国兰和杨海波简单地向伊吾县人民医院的医生询问病情后,决定到村里看看。于是,他们跟随一位向导,带着药箱就出发了。
在伊吾县吐葫芦乡中心村,67岁的维族老汉艾力·吐尔右眼几近失明,诊疗过后,邢国兰发现艾力是眼球受伤叠加白内障,需要尽快手术。她轻声告诉老人,现在按照中央政策,河南在哈密市举行“光明行”公益活动手术免费救治白内障患者,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实现重现光明。随行的家庭医生听到这样的好消息,表示会尽快帮助艾力报名参加免费救治。
在伊吾县吐葫芦乡泉脑村,肉孜汗·胡达拜迪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迎接医疗专家。在诊疗后,专家们发现肉孜汗老人患的是高血压病,腿部因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变造成行走困难。针对高血压病,杨海波开好了药,叮嘱老人要多改变饮食习惯,少吃盐,老人感激非常,伸出大拇指夸赞:“你们河南医生好,咱们就是亲人!”于是,两人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在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提出“进一步把对口援疆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心里做,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对口援疆新要求之后,这支“中原名医哈密行”医疗团队,成为首批落实这一要求的柔性援疆队伍。
“我们此次选派的专家都是优中选优,带来的都是当地急需的技术,解决的都是当地亟待解决的问题。”周勇说,一周内“中原名医哈密行”医疗团队开展了3场义诊、做了两台手术、填补了哈密市的1项医学技术空白,他们在大雪中翻越天山进村入户为少数民族同胞送医送药;他们跋涉近2600公里,让河南医疗和哈密医疗,让豫疆两地百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