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河南省濮阳市的妇产科专家高湘玲来到位于新疆东北部的伊吾县。作为濮阳市选派的第九批援疆干部,高湘玲在这里开始了她作为伊吾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援疆生活。
2017年2月20日,高湘玲和7名医疗援疆队员抵达哈密,3天的专业培训结束后,于2月23日到达伊吾县人民医院。她克服了高原反应、空气干燥、水土不服、生活习惯不同等种种困难,迅速开展医疗工作。
“我们被医院的规模小、医疗人员缺乏的状况惊呆了!”高湘玲说,当时的伊吾县人民医院每个科室有执业医师证或执业助理医师证能够上岗工作的人员也就两三个人,科室主任大部分还是住院医师,难以胜任临床工作;虽然设置了100张床位,但每个科室的住院患者只有两三个;妇科一个月仅有几个产妇分娩……
作为医疗队队长,高湘玲迅速转变思路,经过和伊吾县人民医院院长黄一丹紧密结合,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并立即实施。
随即,高湘玲开始带领医疗队开展病历质控工作,从前一年的病历开始研究,从发现的各种问题中详细了解当地医师的知识缺陷,认真整理后逐条纠正,认真整改。由于当地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发,高湘玲和援疆专家们认真分析后发现,这与当地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于是,高湘玲开始和医疗队员们坚持每周下乡义诊。通过一次次宣传、一次次走访,当地群众对医疗队越来越信任,来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随着患者越来越多,高湘玲的工作也越来越忙。她和援疆专家一道,帮助当地妇产科积极开展了“两癌”筛查及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工作,加强了围产期保健的宣传,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开展了无痛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开展了阴道镜等新的检查治疗项目。
2017年4月5日,在高湘玲和援疆专家们的积极倡导下,“中医及维吾尔医科”在伊吾县人民医院正式开诊,建成了集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有了很大进步,将中医针灸和维吾尔医中草药治疗结合起来。
2017年6月,伊吾县人民医院的各项工作都渐渐地有了很大进步。高湘玲又瞄准了提升全员急救能力这一重要工作环节。全院、全员急诊培训,开始的时候困难重重,与少数民族大夫语言沟通困难,培训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但是,高湘玲积极与当地医院沟通,购买了各种模拟训练器材,从最基础的认识器械开始,一点一滴培训。当地的医师也被援疆队员的执着深深感动了,主动加班加点练习。2017年10月,院内全员完成了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心肺复苏、电除颤、心电图机的操作,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心肺复苏和急救演练等一系列培训,并成功举行了全院全员参与的突发性群体伤紧急医学救治应急演练。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伊吾县人民医院急救能力大大提升了,并且成功抢救了数起大型群体伤事故中的伤者,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目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伊吾县人民医院又开始进行各个专业的急救强化训练,同时开通了急救绿色通道,完善了各项应急预案;开启了对乡镇卫生院急救医生的全员培训,使县域医院的急救水平得到整体提高;通过加强协调配合,大大提高了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受医院规模的限制,很多科室没有设置,援疆大夫也只有7个专业,在疾病的诊治方面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高湘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认真思考,她着手建立了“大医无疆”微信群。
“这是一个主要有内地医院各个科室的知名专家以及伊吾县人民医院的医师和乡级医院医师参加的微信群,有什么医疗技术问题可以咨询和共同讨论。”高湘玲说,自微信群成立以来,仅皮肤科会诊就达100多次,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更方便了医患沟通和随访。
2017年9月27日,经高湘玲和援疆专家积极协调,伊吾县人民医院与濮阳市人民医院成功建立了远程会诊平台,并进行了第一例远程会诊,真正做到了医疗资源共享。许多患者就地治疗,享受到了便捷的医疗服务。
在积极进行医疗援疆的同时,高湘玲不忘做民族团结的使者,架起新疆和内地沟通的桥梁。高湘玲积极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每天坚持学习维吾尔语。几个月下来,高湘玲结识了许多少数民族“亲戚”,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出钱出力,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
新的一年,高湘玲他们力争用自己的努力,为伊吾的医疗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践行自己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