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平本报通讯员庞红卫
曾经,哈密市肿瘤防治事业“一穷二白”,超过90%的患者需要辗转前往乌鲁木齐及其他大城市就医;而今,在河南专家的帮扶下,当地肿瘤患者告别了外出求医的艰辛,有了“家门口”的肿瘤专科医院。
自2010年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医疗专家们告别熟悉的家乡和环境,把哈密当成“第二故乡”。以哈密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哈密二院”)为基础,河南援疆医疗专家团队凝聚各方力量,对当地肿瘤防治工作开展持续不断的帮扶。一项项新技术的开展应用、一次次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带动了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提升,为哈密各族群众送去了切实的获得感。
第七批援疆医疗专家团队在时任哈密二院副院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张景伟的牵头带领下,依托河南本地医院的肿瘤专科优势,制定出了哈密二院建设肿瘤医院的发展规划,得到河南援疆前线指挥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第八批援疆医疗专家入疆一年后,2000多平方米放疗楼建成,高端直线加速器、射频消融治疗仪等一大批尖端医疗设备购进,疾病诊断有了专业精确的“把关”,患者就医环境大大改善。
8月16日,曾经参与医院筹建的第八批援疆医疗专家、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振军说:“河南援疆专家历时四个月深入哈密各地调研,形成了一份长达200页的哈密地区近三年间的恶性肿瘤疾病住院治疗费用分析报告,促成了相关救助政策的出台,当地政府提供专项资金用于肿瘤患者住院诊疗费用补助,让更多贫困患者看病无忧。”
为进一步推动哈密地区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2017年2月,新的一批援疆医疗专家团队来到哈密二院。这些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疗科、病理科等专业的专家来自省肿瘤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他们总结经验、集体作战,开展“组团式”帮扶。哈密二院也挂上了“哈密市肿瘤医院”的牌子。
在医疗专家团队的推动下,当地政府出台了《哈密市肿瘤医院“组团式”援疆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将围绕“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战略,力争3年内实现综合医院向肿瘤特色综合医院转型,打造“东疆地区肿瘤防治中心”;哈密市肿瘤防治4S联盟及多学科会诊中心的先后揭牌成立,则让更多疑难重症患者得到了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此外,医院还为肿瘤患者组建了“抗癌之家”心理支持与交流平台,成立“护爱”志愿者服务队,更多癌症患者有了“心灵家园”。
医疗专家在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单位学科建设优势的同时,还持续不断地做好“传帮带”工作,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变“输血”为“造血”,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援疆专家的帮扶下,哈密二院先后开展了“空肠间置技术治疗胃贲门癌手术”“大肠癌NOSES手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等,填补了全疆医疗技术的空白,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多达40余项。今年8月5日,哈密市抗癌协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豫新肿瘤精准治疗论坛在哈密召开,来自豫疆两地各大医疗机构的200余人参会,哈密肿瘤防治事业开启了新篇章。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哈密市肿瘤医院接收肿瘤患者同比增长57.52%、手术同比增长121.95%、化疗同比增长50.75%、放疗同比增长48.22%。一批批的援疆医疗专家用精湛的医学技术和贴心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哈密肿瘤患者织起了健康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