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十月古城香,菊海繁花满汴梁。金蕊开屏承玉露,银丝涌瀑泻清霜。展臂揽迎天下客,宋都无处不风光。”这首赞美开封菊花的诗不仅展现了菊花的美丽,还体现了开封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和秋天的独特魅力。
十年前,我和朋友去开封菊展赏菊,当时菊花在开封的街头巷尾盛开,那色彩斑斓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今天,在新疆哈密,我又见菊花开放,来自河南开封的2.4万盆菊花在哈密文创园的菊展上大放异彩。在造型师的构思下,“春日剑山、霜满天、金背大红、麦浪、金龙腾云”等14个名贵菊花品种,分别被制作成菊树、棒棒糖、菊球、花篮、盆景和动物形象等造型,搭配以“龙、家庭美满、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文化背景,形成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海,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这些寓意着幸福安康、吉祥长寿、双向奔赴、山河相望、豫哈情深的菊展是河南文化润疆的一个具体体现,进一步促进了豫哈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豫哈两地搭建了一个共同交流多种历史文化的平台。让哈密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领略到河南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表达了河南人民对哈密人民的深深祝福,
开封栽培菊花的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已经闻名全国。开封市民因菊花的绚丽多姿而喜爱它,更因其迎寒吐蕊、傲霜怒放的性格而热爱它,它的性格也象征着开封人民的坚毅顽强、奋发进取的精神。菊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题材,历代文人墨客不乏爱菊之人。东晋陶渊明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让他的爱菊之名无人不晓。唐代元稹在《菊花》写到:“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是赞美了菊花高洁的操守和坚强的品格。作家老舍特别喜欢菊花,他会亲自养护菊花,每年秋天,老舍家中的菊花总是格外鲜艳,他邀请朋友到家中赏菊,分享养花的乐趣。尽管有时会遇到暴风雨等自然灾害,但老舍坚持养花的精神让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冯骥才先生在《雕花烟斗》中生动地展现了菊花的独特魅力:“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一直泻到地上,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
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父亲生前最喜欢养的花就是菊花,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姊妹几个也喜欢上了菊花。父亲常常为菊花的生命感到骄傲,我们姊妹几个又何尝不为父亲的坚强和乐观而自豪,每当我们看到菊花清亮的色彩,再俯身深深地嗅一嗅菊花的清香,就感觉好像在和父亲对话,和父亲诉说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亲情。今天,我的许多学生也来菊展赏菊,孩子们看完菊展,一定会站在自己的视角写一写自己对菊花的认识,我希望培养学生爱花、爱养花的心,祝愿他们像菊花一样,在逆境中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勇敢和智慧收获美好的未来。
作者:南阳援疆教师 徐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