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别尧山赴天山,心怀壮志不畏艰。育得桃李芬芳绽,情满边疆谱新篇。”2024年8月27日,在郑州师范学院举办的援疆培训会中,我忍不住写下了这首诗,又一次想到了我上次援疆的学生依力米努尔。
依力米努尔是一个维吾尔族的六年级小姑娘。刚教她时,对她的印象并不深。帅气聪明的许同达,博学懂事的尚大志、马明苇,还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吸引了我太多的目光与关注。
辅导依力米努尔写作业
有一天,我在作文课上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写作文只不过是将自己心里的话搬到纸上。当天的日记,依力米努尔破天荒写了足足三页纸。题目是“我的梦”,她写自己做梦梦到了去世7年的爷爷。她哭着扑到爷爷的怀里,爷爷从口袋中拿出一块老式糖果哄她吃……说实话,那篇作文卷面不干净,遣词造句不准确,句子也不太通顺,但她对爷爷的思念之情打动了我,让我情不自禁想到了自己已经去世的亲人,泪水一下子绷不住了。我哽咽着把这篇作文读给班里的学生听,告诉她们,文以新奇为贵,以立意为先,以真情为重!唯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在此基础上,如果语句通顺,字词准确就更好了。
那天我发现依力米努尔的眼睛越来越亮。第2天早上,她把抄写的工工整整的作文拿给我看:“老师,我抄了一个多小时呢。”我笑着向她伸出大拇指“你真努力,你真棒!这篇作文修改以后,我觉得能达到发表的水平了,你愿意发表吗?”她睁大了眼睛,疑惑的说“老师,我行吗?”我重重的点点头。
几经修改,这篇作文在今日头条发表了。从此这个综合学习能力在班里中等偏下一点的维吾尔族小姑娘,渐渐喜欢上了学习国语。字写得工工整整,词语听写每次都能全对,别人写周记最多写两页,她能写4页以上,还主动要求要多写一篇。有一次小测验后,她兴奋的抓住我的手臂:“老师,我的国语第一次上90分。95 !95!”。我含笑望着她欣喜的样子,没有告诉她她的国语成绩是班里第5名,但一种莫名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将我的心填得满满的。
我们的感情也日益亲近。她会悄悄的把用废乒乓球制作的小台灯送给我,会用橡皮泥捏成我的样子……有一次上课时我突然胃痛,强撑着讲完课趴在办公室休息。上课铃响后,她拿着一瓶沙棘酱,满头大汗的跑进来:“老师,你冲杯沙棘酱,治肚子疼。”李老师说:“难怪你一下课就向我借手机,原来是给家长打电话让给宋老师送药呢。”那几天,每天早上我到学校就看到我杯子里满满的热水,每节课下课她总要到办公室,帮我把杯子打满水。上课时我总忍不住看她一下,有时我们四目相对,相视一笑。那种感觉,真好!
援疆工作结束前,她小心翼翼的问我“老师,下学期你还来教我们吗?”我迟疑的摇摇头,她有点难过,咬着嘴唇说:“那我去河南找你,我要去河南上大学,将来当一个国语老师。”
我只觉得她的话里充满了孩子气,并没怎么放在心上。暑假期间,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我发个信息:“老师,桂花树下桂花猫怎么对?”“河南大雨,你那儿没事儿吧?”“我的成绩进步很大,你开心吗”“怎样学好初中语文?”“我已经把第1课和曹操的诗背会了……”一问一答中,我仿佛看到了一颗热爱文学、热爱教育的种子,在这个维吾尔族小姑娘的心中悄然萌芽。作为一名援疆教师,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
即将启程二次援疆,我要把郑州师范学院的笔记本当做礼物送给依力米努尔。牵动我心弦的不仅有天山的明月,火箭农场的百花,更有孩子们眼眸中的依恋与不舍。知识甘霖勤播撒,边疆处处书声传。我期待着待到功成归故园,再忆此刻心犹甜。
河南省鲁山县露峰第三小学宋冰洁
支教学校:十三师火箭农场第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