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带着“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座右铭,我踏上援疆之路,来到十三师新星市第一中学担任副校长。
给学生上课
当时,新星市第一中学刚刚投用,学校的许多工作都要从头开始。作为组团式援疆的一员,我和同样来自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几位同事组成学校第一届领导班子,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在河南省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移植”到新星市第一中学。
制定学校章程、目标、办学理念和五年发展规划,建立资金使用管理流程,形成以内控管理规范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我和同事们克服身体上的诸多不适应,快速投入工作,让学校有了制度保障和明确目标,并一步一步朝着目标迈进。
除了行政方面的工作,我还承担着八年级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翻阅大量资料、仔细研读课本内容,用播放视频、音乐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相关课外知识,让课堂更加有趣,这进一步拉近了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下如何做好课堂教学改革",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孩子们给我取了个外号,叫"智慧爷爷",他们觉得我什么都懂,总会问我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其实才50岁出头,只是头发早已经花白。不过,我很喜欢孩子们的这个称谓。
2023年1月,第一轮援疆任务完成,同来的差不多都回家了。但我觉得自己还不能走,因为孩子们还需要我这个"智慧爷爷"。于是,我就向组织上提出申请,2023年2月,作为河南省第十一批援疆教师,我再次来到新星市第一中学,在担任副校长的同时,负责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
在疆爱疆,离疆更爱疆。第二次援疆,我没有把援疆局限于教育教学和管理,而是开始思考“职工群众需要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
2023年11月14日,在前期了解沟通和多方协助下,“新星市第一中学援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站”在黄田农场全鑫社区成立,我负责拟定了相关制度。
“新星市第一中学援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站”成立至今,援疆教师团队结合家长们的实际需求,开展5次讲座,引导家长学习正确的家教方法和亲子沟通技巧等,为20余名家长开展一对一家教咨询,并对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
在教学方面,我致力于打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发挥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尽可能让课堂简化,不再让学生笼统地学习所有知识,而是突出重点,让知识脉络更加清晰。
除此之外,我还带动本校教师做教育科学研究,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申报了9个省级课题。我希望通过我的力量为边疆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