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恺,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检察院干警,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因在新疆大学度过了四年难忘的求学时光,对千里之外的新疆埋下了一份浓浓的情结。
今年4月份,当看到鹤壁市检察院下发的援疆通知后,心底的那份情结促使他第一时间主动报了名,后经选拔成为一名河南援疆检察干警,从豫北的鹤城来到距离2400多公里的东疆哈密。 五月天山雪 天寒检情暖 王恺参与对口援助的单位是哈密垦区检察院,位于天山以南,山上常年积雪。从鹤壁出发时是5月中下旬,正值初夏天气,为轻装上阵,王恺离家时上衣仅着一件短袖,连厚一点的衣服都没有带。下机后乘车进入新疆,只见连绵的天山白雪皑皑,兀自披着“银装”。看着车窗外的美景和身上的短袖,王恺内心有些兴奋,又有些忐忑。 王恺的担心是多余的。到达哈密垦区检察院,他受到了院领导及同事们的热烈欢迎。同事们热心地给他找来取暖的衣服,跑前跑后帮他安置行李、安排食宿、熟悉情况。大家的热情和关爱,顿时让王恺产生了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很快融入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哈密垦区检察院,王恺被分到综合管理部工作。综合工作千头万绪,他结合工作需要,从新媒体编辑工作入手,主动加强与各部门同事的联系交流,积极参与院内开展的各类活动,在学习中增强认识、在交流中积累经验、在互助中增进友谊、在工作中提升能力。 入职以来,王恺与检察同仁们一起,用足迹丈量这片由陌生到熟悉的土地,先后编发各类新媒体信息30余篇,着力加强检察文化传播,为助力文化润疆、弘扬主流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责担使命 倾力解难题 王恺所学专业是软件工程,从检以来,主要从事检察技术工作,具有多年相关业务经验。在疆工作期间,他深感肩负组织重托,一直在琢磨该怎样结合自身特长去开展援助工作,切实增强援助实效。 很快,机会来了。在数字检察的大浪潮下,哈密垦区检察院开始了相应探索,但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工作突破口。鹤壁检察在数字检察领域相对起步较早,两级检察院按照上级院部署,去年便探索开展数字检察应用实践工作,并先后在社区矫正、行政检察监督等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 王恺带着鹤壁市检察机关在数字检察领域的相关做法和经验,积极与哈密垦区检察院数字检察工作小组成员交流研讨,因地制宜提出适合该院发展的法律监督模型建议。 经充分讨论研究,哈密垦区检察院结合当地检察工作实际,将构建刑事执行检察“社区在矫人员脱漏管法律监督模型”确定为工作重点,并由王恺带头承担了模型开发的重要任务。该模型利用社区在矫人员信息、出行信息、住宿信息等数据,筛查辖区内70余名社区在矫人员越界、脱管、漏管等情况,发现疑似脱漏管线索5条。 针对发现的问题,哈密垦区检察院主动与司法部门进行磋商,建议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形成联合检查机制、定期开展脱漏管专项检查等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机制,有效预防脱漏管情况发生。 融合成一家 共浇团结花 转眼间,援疆已半年有余,王恺也已完全融入了哈密垦区检察院这个大家庭。 工作中,他主动承担起更多的任务,除新媒体宣传、数字检察工作之外,参与完成了兵团级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复评工作,根据兵团“文明单位”评选条件,对全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业务实绩和内部管理等七个方面37项考核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有效保障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协助推进了哈密垦区检察院第二十五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走深走实,围绕组织“一次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一次党规党纪知识测试、一次家庭助廉专题教育活动”等“九个一”具体活动,全力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为全院廉洁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工作之余,哈密垦区检察院精心组织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联谊活动、红色观影、座谈交流等,切实增强援疆干警的归属感。12月22日,正是传统的“冬至”节气,哈密垦区检察院组织开展了“迎冬至包饺子”活动。干警们纷纷动手,擀皮儿、调馅儿,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忙得不亦乐乎。不多久,王恺就与同事们一起吃上了刚出锅热腾腾的饺子。欢声笑语传出食堂,为-20℃的新疆增添了一股温暖的春意。 时已岁末,新年将至。王恺满怀信心,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迎接新一年的挑战,他将充分展现新时代检察干警的使命担当,以务实的表现和优良的作风,为检察事业发展和援疆情谊添上更为出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