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英(右)为患者问诊。
时在立冬,记者前往火箭农场医院张仲景中医康复中心中医馆采访援疆医生赵少英。
最东头,靠北边的办公室。一张古朴的桌子,几本中医药书籍,38岁的援疆医生赵少英同记者分享她的援疆感受:“这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
赵少英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专业方向是中医内分泌科。
来之前,院领导征询她的意见,“要不要去?”
“一是想体验一下;再一个,3个月,时间也不长。”赵少英说得真诚。
赵少英是8月19日到红星医院的。一周后,被调往火箭农场医院张仲景中医康复中心中医馆坐诊,前头挂一个牌子:中医内科。
中医内分泌科是“小专科”,但来这里后,除了内分泌科的病,患者有胃、肠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来找她。
从“小专科”到“全科”,赵少英有些“惶恐”:“怕给患者看不好,怕耽搁病情。”
赵少英说中医有好多方子,常见的二三十种。大多常见病情都可以通过书籍查到,“常见病就是这些方子配药的加加减减。”
她谦虚,“学了十多年医,干了十多年医,这加加减减还学得不够精。”
每次检查,赵少英都会问得很仔细。中医讲究“十问歌”,翻开其中一个病例,每一项她都记得很完整:“患者自述、检查、服药反应情况等。”
马某今年40岁,脾胃不好,爱吃水果,长期有腹胀感。看过好几家中医,但效果不太明显。
马某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找赵少英的。
“舌淡暗、裂纹舌、苔少,脉左滑右弱。”赵少英先给她开了5天的“生化汤”。
再将其检查结果和病情与老师卫向龙沟通,按照老师建议,根据病情发展,再次开药,内含丁香、郁金、太子参等药物。
“赵医生,果然名不虚传!”前几日,马某再来复查,症状已明显改善。
患者张某,女,50岁。“口苦,肚子胀,失眠。”
赵少英先是开了3天的中药“小柴胡汤”,再后来,加“酸枣仁汤”合方。
就这样,口口相传,“援疆的小赵医生”逐渐被大家伙儿认可。
而且,每服药的价格不超过30元。
有时,赵少英还会为年龄大的患者减免挂号费。他们复诊时会给赵少英带一些大枣、葡萄干等,她说:“这是今日份快乐!”
“忙碌、踏实、快乐。”赵少英说她这两个多月的就诊人数近800人次。
除了看病,她还经常和当地医院的医生交流。康复科的医生周林林进步很快,“每次有啥疑惑,我们都会相互讨教。周医生爱学,有一股子钻劲儿,这是医生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来之前,赵少英带了两本书,《方剂学》《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象之篇》。一闲下来,她都会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中医博大精深,活到老学到老。”
眼瞅着归期将至,赵少英有期盼也有不舍。
“我一定会尽职尽责,让我们有朝一日回想起这段岁月,是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