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粹医术是中医人的责任,推动社会健康事业的发展更是中医人的初心与使命。
哈密市中心医院疼痛科的援疆专家,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疼痛科的马延序主治医师就是这样一位中医人。他擅长用推拿按摩整脊复位,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疼痛有独到的治疗效果,将中医的精髓渗透于各种疼痛的治疗中。
马延序医师经过仔细询问病史、查体,给予颈椎病推拿按摩治疗+手指点穴+针刺治疗后一次,其疼痛评分由7分降至3分,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疼痛完全缓解,治疗效果显著,余女士表示非常满意。
“中医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无论治病还是养生,中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着辉煌成就和丰厚积淀。”
马延序医师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受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青睐,尤其是那些工作压力较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运转的白领阶层。为适应紧张的生活节奏,他们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无论治病还是养生保健,有更多的人选择中医疗法。求治于中医的人群也发生了变化,此前多是老年人相信中医,而如今,更多的中青年人也逐渐倾向于中医治疗,这无疑显示了中医的巨大魅力。
在以西医为标准的诊治体系中,中医的诊疗手段与疼痛的诊疗完美的融合,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前景。
针灸属于绿色疗法,通过外界的刺激,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而达到治疗、保健作用,没有药物的各种毒副作用,因此针灸在防病保健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针刺作为中医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段,广泛用于临床,尤其在疼痛专业,尤为重要。针刺首先要熟悉人体解剖,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中医针灸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针刺治疗需要辩证、取穴,如果辩证、取穴不准,针刺手法不当,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引起不适。
肩、颈、腰、腿疼痛是疼痛科最常见的症状,需要早期干预治疗,大多数症状较轻,但往往反复发作,日积月累,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通常这些患者颈部、头部、腰部及腿部均存在压痛点,行X线检查及核磁检查后多数存在椎体骨质增生、椎体间不稳定、局部肌肉僵硬,中医角度认为主要是气血失调、正气虚导致的,受到外邪侵袭,导致筋骨经络发生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治疗需要解痉止痛、活血化瘀,用推拿按摩手法将神经压迫进行改善,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症状,效果立竿见影、绿色环保。
马延序医师指出
中医要生存,疗效是关键。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完美结合,另辟蹊径,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而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一是在中医临床辩证的思维指导下辨证论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用传统中医的理、法、方、药(穴)、术来认识疾病、了解病机,通过对身体平衡的调节二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二是提高中药的质量。中医的疗效因其产地是否是地道药材、种植采摘时间、气候影响、炮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分为许多等级。所以提高疗效,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守正创新,围绕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环节,结合居民健康需求,深挖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方面的作用,让中医药惠泽千家万户。
科室介绍
哈密市中心医院疼痛科是哈密市域内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知名专科,现有医护人员14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理师6名,目前编制床位24张。
科室配备了射频治疗仪、臭氧仪、红光治疗仪、偏振光治疗仪、蜡疗仪等。遵循“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原则。采用药物、物理治疗为基础、神经阻滞为特色、微创介入手术为核心的中西医结合“三阶梯”疗法诊治各种急、慢性疼痛疾病患者。
疼痛科执行标准化建设,在“能简单、不复杂、能保守、不手术”的理念下,采用“疼痛科10类治疗手段”,整合各类相关治疗技术,严谨把握“阶梯治疗和综合治疗”原则,充分尊重患者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为疼痛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专家简介
科室主任 徐迅
姓名:徐迅
学历:本科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科室:哈密市中心医院 疼痛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治疗各种头面部疼痛、颈肩腰四肢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阻滞及射频治疗,应用触发点技术对眩晕、面肌痉挛、痛经、足跟痛等疾病及慢性疼痛的治疗。
第十五批河南援疆专家 马延序
姓名:马延序
学历:大专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派出单位、科室:平顶山市中医医院 疼痛科
专业方向:脊柱及相关疾病治疗
职称:主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整脊复位,针灸,介入等。在脊柱相关疾病及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治疗上有独到之处。尤其在颈性头晕、颈性高血压、颈性胃病、颈性咽炎、颈性心脏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上效果显著。
疼痛科诊疗范围
一、头面部疼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蝶鄂神经痛、耳大神经痛、非典型性面痛、颞颌关节痛、枕神经痛、颈源性头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
二、颈部痛: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骨-锁骨综合征、颈肋综合征、外伤性颈部综合征。
三、肩、上肢痛:肩关节周围炎、肩袖损伤、肩峰下滑囊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肱骨内上髁炎、前臂手部肌筋膜症、腕管综合征、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指端血管球瘤。
四、胸背部痛:胸椎根性神经痛、胸椎间盘突出症、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锁关节炎、胸肋关节炎、胸背部筋膜炎、强直性脊柱炎。
五、腰及下肢痛:腰椎间盘突症、脊椎滑脱症、尾骨痛、腰背肌筋膜炎、腰肌劳损、腰部韧带损伤、腰部手术后痛、坐骨神经痛、跖痛征、跟痛症(足跟痛)。
六、软组织痛:肌筋膜痛综合征、颈神经后支综合征。
七、慢性关节痛:退行性骨关节炎、膝关节炎、髌下脂肪垫损害、痛风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八、周围神经疾病性疼痛:桡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跖管综合征、浅表神经嵌压症、末梢神经炎、不宁腿综合征、肢端感觉异常综合征。
九、内分泌代谢疾患性痛症:糖尿病性疼痛、骨质疏松症。
十、周围血管疼痛:雷诺氏病、红斑性肢痛症、手足发绀症、网状青斑、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炎后综合征、糖尿病足。
十一、非疼痛性疾病:面神经炎、面肌痉挛、膈肌痉挛(呃逆)、内耳眩晕病、抑郁症。
十二、其他:痛经、癌性疼痛、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交感神经性疼痛、幻肢痛、残肢痛、瘙痒症、皮肤疤痕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