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术在边疆落地生根
——访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邢浩
“大家的一句‘他是一名把医疗技术留下来的援疆医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是我最自豪的事。”7月11日,援疆医生、市中心医院心脏重症科主治医师邢浩对记者说。援疆1年8个月,邢浩边开展疾病救治,边培训教学,积极普及医学知识,推动伊吾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人才培养,努力把心内科治疗新技术、新理念带到边疆医院。
■ 2021年9月,邢浩援疆
邢浩是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心血管专业7年、心脏重症工作1年。专业范围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急危重症、终末期心脏病抢救及诊疗工作。
2021年9月,邢浩积极响应党中央援助新疆的号召,通过中央组织部组织的层层选拔考核,成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一员,被委任为伊吾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到伊吾县人民医院后,按照工作安排,邢浩主要在内科门诊坐诊,参与内科病房住院病人带教查房、急诊科及院内病人相关专业急救会诊。坐诊时,面对患者,邢浩除了精心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还不忘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科普教育,用心讲述治疗方案或者用药的意义,让患者能够基本了解自身疾病及如何配合治疗。
■ 一个月6次翻山转运病人,他决定……
“到伊吾后不久,这里气温就开始急剧下降,干燥寒冷,风雪天不断,给危急病人的转运带来很大困难。”邢浩说,随着天气转冷,急性心脏病患者增多。一个月内,风雪交加夜6次翻越东天山转运危重病人,这让他意识到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及时应对较多的突发卫生事件。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医疗技术援疆’才是援疆工作的根本。”邢浩说,从那以后,他决定不仅要做好患者救治,更要做好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医疗技术的传帮带。于是,邢浩开始转变工作思路,把向普及健康常识、帮助科室年轻医生快速成长、将先进救治理念和技术带到边疆,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
■ 利用一切时间义诊、开讲座
邢浩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到牧区、矿区、居民小区及军营等地方进行义诊、开展科普讲座。他曾6次到牧民新村及深山内牧民放牧点进行巡诊义诊;到伊吾县城多个居民小区进行义诊十余次;4次到淖毛湖工业区,对矿区的干部职工进行体检义诊;多次在边远矿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把心血管医疗知识教给矿区的工人及医务工作者,为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安全的保障。
位于伊吾县西70公里的前山乡属于高海拔地区,这里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为寻求原因,邢浩多次冒着风雪前往那里,走进牧民家开展普查、义诊活动,得知当地牧民高盐不合理饮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后,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邢浩在前山乡广大牧民中开展科普讲座,指导大家改变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伊吾县淖毛胡镇,周边是茫茫戈壁滩,冬季寒冷多风,夏季酷热,气候条件恶劣,但煤炭、光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工矿企业众多。因交通不便,给突发危急疾病的抢救带来很大障碍。在援疆指挥部统筹下,邢浩多次前往戈壁滩上的工矿企业,为工人检查身体,开展讲座,普及急救知识,让大家做好防治措施。
■ 积极制定方案,做好医生培训
在医院,邢浩精心制定教学和帮扶方案,带领科室医生学习危急值心电图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急性胸痛鉴别诊断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重症抢救方案。每次内科查房,他都带领医生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开展现场教学,以增加科内病例讨论次数。他带领急诊科及内科培训最实用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气管插管等技术;在医院开展心脏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引流、深静脉置管等新技术。
援疆期间,邢浩门诊接诊患者1400人次,开展科室业务讲座25次,收治各种住院病人500余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90余人次,受到患者、家属以及医院同事的高度肯定。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援疆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邢浩留在新疆的,除了有对边疆患者的深情,还有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会继续关心和支持伊吾医疗事业的发展,希望有机会再次为伊吾医疗事业进步贡献力量。”邢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