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提质量、推项目、促交流……援疆期间,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哈密市教育局副局长孙浩,积极统筹河南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哈密教育弱项短板,聚焦项目资金、名校联盟、名师支教等精准发力,助推哈密教育高质量发展。
孙浩参加教学教研工作会。(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身未到情已至
助力教育系统疫情阻击战
2020年初,是孙浩作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的计划进疆时间,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原有的进疆计划,也打乱了教育教学组织,眼看着开学时间一天天临近,身在河南的孙浩心里却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哈密学生。孙浩积极协调河南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通过直播,哈密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还可以和河南的老师互动交流。
“河南的老师知识储备丰富,讲课风趣幽默,我们都特别喜欢谭教授的课。”2020年3月2日,作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机械1901班的一名学生,左佳豪第一次在家上网课。古丽热孜·阿合买提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她还在哈密市一中上高一,第一次在家里听河南老师上网课心情非常激动收获满满。
身未至情已到,通过孙浩的协调努力,疫情期间,河南省策划实施了豫哈两地“网上教学支持计划”、“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推送计划”、“上好开学第一课行动计划”、“一封信一座桥一方案行动计划”等四大行动计划,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有效助力哈密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也让哈密各族学生感受到了来自河南的关怀和厚谊。
据统计,期间,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教育系统接收河南“名校同步课堂”教学视频资源2327课时,25万人次收看。而河南“名校同步课堂”援疆项目荣获“2020中国民生示范工程”。
数量质量并举
组团式教育援疆亮点纷呈
孙浩参加哈密一中教学教研工作会。(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民生连着民心,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之一,也是河南援疆工作的落脚点。2020年以来,河南省选派的援哈教育人才共计达到了930人,占到了河南省援疆干部人才的一半以上,是其中最大的群体。“这些教育援疆人才中既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又有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还有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分布在哈密市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学段,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孙浩说。
“3+7”教育援疆新模式、“三位一体”组团援疆实践、“十个一”工程……在保证规模和数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发挥组团式效应新模式。如今,已逐步形成了以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哈密市第一中学、豫哈实验学校三所组团式援疆学校为引领,哈密市中职学校、第十六中学等7所小组团援疆学校为补充的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等工作格局。
同时,各个小组团学校也纷纷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建设援疆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跟岗研修等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哈密当地教育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升。
重谋划强推进
教育援疆项目作用突出
援疆以来,教育领域的援疆项目一直牵挂着孙浩的心,因为每个项目的立项、开工、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关系着哈密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一个个援疆项目也是豫哈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见证。对孙浩来说,每天不在市教育局,就是在项目建设现场。“十三五的项目都已竣工,目前,正在进行的主要是西区中学项目建设。”孙浩说,为了促进项目高质量推进,孙浩抽时间定期去项目现场,了解项目进度,协调解决问题,全力保证项目建设。
孙浩在查看教育援疆在建项目。(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目前,投资4460万元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投资6000万元的哈密市第十六中学、援疆资金1072万元建设的哈密市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区建设项目均已胜利竣工。十四五期间,哈密市教育援疆项目共立项19个,投资约6亿元,计划实施的各项工程加紧推进。其中西区中学项目援疆资金总投资1个亿,预计今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新生;豫哈青少年综合校外实践基地项目援疆资金总投资6000万,计划于今年7月投入使用。
“我愿做连接起豫哈两地的教育资源的纽带,架起两地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看得见变化,感受得到温度,援疆将是我人生经历中弥足珍贵的一笔财富。”孙浩感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