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援疆情,依依不舍心。陈金岭来援疆没有许下什么豪言壮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援疆的初心和使命。援疆六年,新疆哈密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边疆这片热土,也早已成他心里割舍不去的惦念。
从黄河之畔到戈壁荒滩,从嵩山之麓到东天山下;从2017年到2020年,又从2020年到2023年,他连续两批援疆,一干就是六年……
六年来,他用实干铿锵前行,搭建豫疆两地桥梁;
六年来,他用汗水浇灌收获,昂扬精神文化力量;
六年来,他用真心换取真情,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他,就是河南省第九批、第十批援疆干部,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调研员——陈金岭。
一种责任,让优秀文化滋润心田
屈指算来,陈金岭离援疆结束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他没有急着收拾自己的行囊,而是一直带着河南省文艺演出小分队在十三师新星市8个农牧团场巡回演出。
“作为宣传文化系统援疆干部,在促进当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进程中,我由衷体会到文化援疆在新疆大地绽放的光芒,体会到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在带队巡演现场,陈金岭声音有些嘶哑地说。
▲2022年7月,河南文化援疆项目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再次进疆,为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进行4场专场演出。陈金岭供图
援疆以来,陈金岭主动担负起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使命,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推动中原文化和边疆文化融合发展。他牵头协调创作反映豫疆交往交流交融的纪录片《山高水长》,反映河南摘棉女工在疆融情团结的30集电视剧《花开时节》,反映兵团维稳戍边精神的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反映兵团精神老兵精神的话剧《兵团》,反映豫疆人民情谊的话剧《一家人,一家亲 》等一批文艺精品,不但满足了当地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还成为全国人民认识兵团、了解兵团、走进兵团的一张张会说话的名片。
开展“豫疆情·文化行”系列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活动47场次。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牵头在十三师新星市举办“豫疆情 边疆行——迎七一河南艺术名家百幅作品展”活动。2022年推动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再次进疆演出4场次。
2023年3月好戏连台,推动河南三台豫剧《焦裕禄》《朝阳沟》《重渡沟》、两部话剧《兵团》《红旗渠》分别进疆、累计演出12场次,河南文艺小分队下基层团场演出8场次。
两次联合举办“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夏令营手拉手活动,组织两地200名各族师生共同录制《了不起的少年》特别节目并在河南卫视播出。
邀请河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专家50人次进疆授课指导工作。组织当地300多名文化文艺人才赴豫跟岗培训。
助推十三师新星市2021年首次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单位。
以文化人、凝心铸魂,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从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到多种文化交流互鉴;从文化精品创作的累累硕果,到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在陈金岭的努力下,项目化推动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已成为河南援疆工作一大亮点,如潺潺细流,润物无声滋润着各族职工群众心灵,拉近豫疆两地距离,汇聚起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份情怀,提升文化润疆硬实力
不远千山万水、不辞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选择连续两次援疆,并非陈金岭一时冲动,而是他心中的一份家国情怀,促使他来到新疆、建设新疆、融入新疆。
雷厉风行是陈金岭一贯的工作作风。援疆6年来,他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来没有降低过对自己的标准。
陈金岭清楚地记得,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虽然推迟了二次进疆时间,但他身未动心已远。
疫情期间,主动协调河南省委宣传部向受援地捐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共防护指南》2000册。为推动十三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三师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及时谋划编印出版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集——《奋进》一书1000册、《河南省美丽城乡建设范例汇编》一书2000册,供党员干部参考学习。同时,创新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豫疆文化交流活动,变线下活动为线上开通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协调河南省“百姓文化云”“文化豫约”“书香河南”三大文化公共服务平台与受援地“丝路密语”客户端、“云上新星”客户端同步开通“豫约文化云 情满东天山”专栏,上万部河南优秀豫剧、舞台剧、非遗民俗、文化纪录片、有声读物、电子报刊以及受援地的旅游景点、传统文化、风土民俗等数字资源上传三大平台发布。
▲第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河南援疆专题展览(局部)。杨明方摄
为了增强新疆各族职工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陈金岭不断在打造文化硬实力上下功夫。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修改完善师市融媒体中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协调河南广播电视台制作技术升级软件,指导十三师调频广播开播五周年包装改版工作、提升播出水平。协调河南省委宣传部向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融媒体中心分别捐赠价值40万元的2套5G背包直播设备。同时,他还推动十三师新星市红星军垦文化传承教育中心项目、红色党性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等文旅援疆项目落地,打造了十三师新星市军垦文化名城,协调支持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群整体策划及室内展陈设计,支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支持建设红星军垦文旅小镇。
如今,十三师各团场连队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升,看到职工群众举办文化活动有了更好的场地,陈金岭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次结亲,与哈萨克族群众终身结缘
六年时间里,陈金岭与当地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相遇相识相知,与他们携手奋斗,共同见证天山南北的巨大变化,更印证彼此间的深厚情谊。
特别是他与哈萨克族“亲戚”吐尔得汉·斯兰木一家的民族团结故事成为一段佳话,在豫疆两地广为流传。
▲2017年12月30日,陈金岭带领结对亲戚一家三口从河南做完手术回到哈密,在机场受到亲戚家代表20多人的热情迎接。陈金岭供图
2017年3月,陈金岭参与全疆“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当他了解到十三师红山农场哈萨克族牧民吐尔得汉家庭生活困难,决定结下这门“穷亲戚”,帮助吐尔得汉一家摆脱贫困。
陈金岭清楚地记得,2017年8月,他在与亲戚吐尔得汉10岁的小女儿布德尔森的一次接触中,无意间发现其双手大拇指患有先天多指畸形。爱唱歌跳舞的小姑娘,因为先天的缺陷显得特别没有自信。陈金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决定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这个小姑娘重拾自信。说干就干,陈金岭利用自己个人的关系,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对布德尔森病情进行诊断,并在全国范围内帮她申请免费治疗。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12月13日,陈金岭终于带着小姑娘和她的爸爸、姐姐一家三口,远赴河南省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切除和校正手术,协调免除在河南住院期间1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并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向小姑娘爱心捐助三万多元。为了持续帮助布德尔森健康成长,陈金岭协调郑州一家爱心企业参与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从2018年1月起,每月资助布德尔森500元生活和学习费用,一直到她大学毕业。
“我是不幸的,但我又是幸运的!感谢陈金岭叔叔的帮助,让我的双手恢复正常,使我重新找回自信。长大了我也要像陈叔叔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又蹦又跳的布德尔森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不,援疆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陈金岭又带着水果、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2000元钱来看望吐尔得汉一家人。和他们促膝长谈、依依话别……
从2017年至今,陈金岭先后带着家人朋友翻越天山走访看望吐尔得汉一家40多次,累计捐款捐物5万多元。
陈金岭帮助哈萨克族亲戚的大爱善举被河南省委组织部列入全省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素材,被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新疆日报、兵团日报、河南电视台、新疆电视台、兵团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并连续两年被搬上十三师春节晚会的舞台。
六年来,陈金岭先后两次被评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联谊活动先进个人”,被评为“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兵团好人”、兵团 “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并记二等功一次,河南省直属机关工委“2019-2020年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哈密市、十三师新星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等,其家庭也在2017年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浓浓援疆情,依依不舍心。陈金岭来援疆没有许下什么豪言壮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援疆的初心和使命。援疆六年,新疆哈密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边疆这片热土,也早已成他心里割舍不去的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