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援疆工作,我是经过深思熟虑写过‘决心书’的,得到了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的批准。我把厅党组的信任和嘱托铭刻心中,1000多个日夜里时刻激励着自己、鞭策着自己。”郭志勇坚定地说,东天山强烈的太阳早已淬炼了这位中原汉子的面庞,也澡雪了他的精神,双鬓悄然挂满喀尔里克冰川的霜雪。
已近天命之年的郭志勇经历颇丰,先后从事过水利、扶贫、财政、农业等领域工作,多年来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政策法规研究和资金项目管理等,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2020年4月,他作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带着党组织的重托和家人的支持,毅然来到数千里外的新疆哈密。他被任命为哈密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任河南援疆前方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消费帮扶解难题
哈密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内地的要道,境内既有大面积的草场牧区,也有发达的绿洲农业,哈密瓜、大枣、葡萄等特产质优价美、深受市场欢迎。然而,2020年7月的一场疫情,造成哈密瓜、葡萄等农副产品销售不畅,瓜农果农一筹莫展。
郭志勇(左一)在郑州万邦援疆产品馆推介哈密农产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面对这种情况,郭志勇及早谋划、积极对接河南市场,推动河南援疆前方工作指挥部联合大象融媒,举办以“援疆情深哈密瓜甜”为主题的“河南省援疆消费扶贫直播节”,开展电商直播带货、“云端卖瓜”与批发零售等线上线下立体销售,20多家企事业单位、30多位网红、70多家大卖场、500多家门店加入活动,购销哈密瓜5500多吨,原产地哈密瓜成为河南人民的消费新热点。郭志勇以一名哈密市农业农村系统援疆干部的身份,在电商平台开直播带货,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他推荐的农副产品很快被抢购一空。当月,他还汇聚市场主体等全社会力量,在郑州举办“哈密瓜消费帮扶、豫疆情乡村振兴”活动,130多家连锁门店集中销售原产地哈密瓜500多吨。郭志勇不断探索创新“源头直采”援疆消费帮扶模式,两年多来,累计销售哈密瓜、大枣、葡萄的农产品12万多吨,有效保障了哈密各族农民群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增产增收。
脱贫攻坚显成效
2020年是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河南援疆助力哈密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河南援疆前方工作指挥部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郭志勇作为牵头负责人,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农村社区实地调研,主动跟当地农民群众、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交朋友,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和资料,一幅幅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起来。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他与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成员起草制定出台工作方案,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重点工作、组织保障,协调各方把任务落实在援疆工作第一线。
郭志勇(右二)在哈密大泉湾乡温室大棚引进羊肚菌规模化种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河南援疆脱贫攻坚工作决定聚焦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个领域赋能发力。2020年投入援疆资金1.8亿元,助力受援地全面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积极引导河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到疆投资兴业,累计注册资本达到45亿元。凭借优导业绩,河南援疆前方工作指挥部先后获得“自治区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科技兴农辟新路
在深入农村调研中,郭志勇发现不少温室大棚种蔬菜效益不高,种植户辛苦大半年收入不过万元,还不如打工收入高,因此一些温室大棚被白白闲置。看到这种情况,郭志勇坐不住了,他认为哈密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设施农业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于是他与郑州农科所、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专业教授沟通协商,经过几个月的筛选和试验,他决定引进河南企业,在哈密发展方兴未艾的羊肚菌种植。
2020年11月,来自河南的企业家在哈密注册成立了新疆天山雪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伊州区大泉湾乡正式开展羊肚菌规模化示范推广工作。2021年3月,该公司采取模拟野生状态栽培模式,成功种植出全疆第一批规模化优质羊肚菌,短短4个月时间,30座温室大棚为当地农民合作社带来100多万元的纯收入。在此期间,郭志勇不辞辛苦,协调企业做好菌种、技术、销售等关键环节,鼓励企业负责人进一步加强辐射带动,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民群众免费提供技术培训,签订产品回收合同。2020年11月3日,他因奋战多日昏倒在工作现场,一度出现生命危险,在ICU病房躺了一天一夜。2022年3月,哈密市占地100亩的羊肚菌优质种植基地再次喜获丰收,平均亩产鲜菌500多公斤,纯收入可达5万元,珍贵的羊肚菌已成为直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产业。看到小小羊肚菌,带动了农民增收,郭志勇特别开心,他的汗水没有白流,耕耘就有收获。
哈密瓜是哈密市的特色支柱农业之一,但哈密瓜分子育种仍然是哈密瓜种植的“卡脖子”工程。为了突破这个瓶颈,郭志勇协调河南大学农学院与哈密市签订《哈密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在哈密瓜分子育种、智慧农业、青贮饲料、棉花抗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用智慧农业打造援疆示范性、前瞻性工程。
三年来,河南省农业援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并不断取得新成效。豫新两省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十四五”期间全面加强农业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与哈密市人民政府也签订了农业领域合作协议。在全国农业农村援疆工作会上,河南省农业援疆工作被评为综合绩效先进典型,郭志勇作为代表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三年来,郭志勇积极谋划、积极争取4个农业农村产业援疆项目,投入援疆资金1185.3万元,涵盖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畜牧良种繁育、哈密瓜分子育种和综合业务培训等。他依托河南省丰富的人才和培训资源,先后组织举办两期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并邀请“中原院士专家哈密行”3位院士和专家,在哈密举办专题讲座和现场培训指导,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三年的耕耘与坚守,郭志勇已深深地爱上了哈密这片神奇的疆土。“每次登顶天山庙,就见山北森林、草原浑然一体,山南平原绿洲被戈壁环抱,这真是物竞天择、大气磅礴,我决心削胡杨作笔,饱蘸冰川雪水,引春风洒甘霖,在哈密这片土地上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论文。”郭志勇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语句。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他却越来越不舍离开,他说,羊肚菌基地今年要扩大到300亩,两省区农业合作交流日益深化,作为一名援疆干部,他要把成绩写在田间地头和各族群众心坎上。
握手道别时分,恰是骄阳似火的正午。雄浑的天山深情地挽留南下的朵朵白云,跃出幽谷巉岩的溪流不舍昼夜奔向绿洲,清爽的夏风送来丰收的喜悦,八一大道上人车川流不息,南湖的哈密瓜又要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