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着崇高的政治使命与责任,做为援疆人才我来到了天山脚下。当第一眼看到一望无际的戈壁上矗立着一所学校,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是神圣的,突然有一股闪念出现在脑海:“援疆不只是一项神圣的工作,而是对祖国昌盛和民族团结肩负的使命。”对于此次援疆工作,受学校党委和领导班子委托,认真学习河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带着教育初心、怀揣边疆教育梦想启程,援疆之路漫漫,支教之情深深,我感到无比荣幸。
“青春芳华无东西,天山雪莲傲冰寒”。胡杨耐得住寂寞扎根于天山,放飞梦想和希望在边疆大地。 2023年春天还有点寒,当来到第十三师职业学校时,我热血澎湃,在走上讲台时,第一节课我和第十三师职业学校的学生共同分享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当我和全班36个来自全疆各族青年学子一起读这篇文章时,我深感我的责任,这就是我中华儿女对祖国的一种情怀!
在支教艰苦的环境中扎根,让自己经受锻炼成长,践行立德树人之宗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火红的青春年华拥抱这辽阔的西部大地,为新疆的教育事业奉献一辈子,成为了一颗傲人的沙漠胡杨。我感悟以下三点:
一、牢记使命,继承传统
援疆之路不止是诗和远方,更是勇气和担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党的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长城。牢记光荣使命,认真学习20大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把河南省支教精神宣传好,向当地援疆支教老师认真学习,做好传承,为民族的大发展尽己而做!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援疆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这项工作是我新的起点,要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书写援疆支教新篇章,传承党中央国务院的职教政策,为边疆的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工匠人才。我们深知援疆不是旅游、不是做客,而是奉献。我们要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沿着上一批援疆教师走过的足迹,用奉献续写传统,用激情再创辉煌。我们将全力以赴,把援疆支教工作做的越来越好,不辜负家乡领导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在援疆支教道路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需要旗帜引领方向,需要旗帜凝聚力量,需要我们支教人付出血汗。
二、吃苦耐劳,真抓实干
大美新疆的自然环境与我们的家乡大有不同,在办学条件和学生基础方面也可能千差万别,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发扬踏实肯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任劳任怨,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当地教师,让新疆的学生也沐浴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之下。同时,牢记肩上重担,做好文化传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兄弟学校及同事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为当地的职业教育服务,建好大数据,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加强自身学习,更新观念,为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新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牢记教育孩子们,让他们知道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要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好、发展好。
三、塑造形象,增进团结
我们要始终尊重和团结新疆各族人民和兄弟,全心全意为当地各族人民服务,用友谊增进感情,和当地教师学生友好相处。我们要服从组织安排,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把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到新疆。
千里援疆书香近,异乡挥洒职教情,离家深耕育人梦,天下繁花桃李红。做为援疆支教教师,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我十分珍惜这次援疆机会,自愿从事援疆支教,响应党的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事自己最热爱的教育工作。“冰山上的来客”对于我们这些支教人来说,不是来客,也不是旅行,而是一种职责,愿雪莲永远在冰山上绽放,支教人不辱使命,在边疆绽放青春。
“三山两盆日月新,石榴花开幸福长”。隔着迢迢山水,我们支教人在天山深情牧歌,传递党的语言,拥抱新时代、迈向新征程的一腔豪情把教育工作做好,把职教精神传递好,让更多的新疆儿女掌握技能,成为职教工匠。与天山儿女将心手相牵,一往无前。
文化是历史深处的回响,是面向未来的力量,是中华民族和新疆儿女崛起的精神支柱。“文化润疆”成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援疆人才的重担。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贯通中华文化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光大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各族儿女中传播,让中华文化在这片大地上扎根发芽,根基牢不可破,让天山南北处盛开繁荣之花。
(作者:刘豫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