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是韩志华一生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他与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队的队友们一道踏上援疆征程。
此时的祖国西北边陲,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这让从小在中原长大的他,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伊吾,位于哈密市东北部。汉为伊吾庐故地,1937年置伊吾县,1951年9月1日正式成立伊吾县人民政府。想到今后将在美丽西北边陲工作生活三年,韩志华心里充满了期待,期待在未来三年时间里,用成绩见证决心,用行动践行承诺,用青春追逐梦想,让三年援疆路无怨无悔。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天山上,雪莲做到了。
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在戈壁,胡杨做到了。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来援疆,我们做到了!
这是韩志华在日记本上写的一段话。为国担当,不辱使命,让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光。也是他对自己的期许。
援疆,每天都是进行时;援疆,每天都是倒计时。
到伊吾县后,韩志华任伊吾县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职务,分管援疆办项目综合协调服务、委工青妇、民族团结、招商引资等委其它各项工作,虽然任务多、担子重,他毫无怨言,深入到乡镇、单位、企业、学校、项目一线调查研究,让自己在最短时间实现角色转变,让分管工作和援疆工作无缝对接有序开展。
韩志华分管援疆办项目综合协调服务工作,针对伊吾县经济发展,韩志华协助完成《伊吾县国民经济“十四五”综合发展规划》、《伊吾县“十四五”援疆规划》等工作成果,为了做好伊吾县十四五援疆规划编制工作,韩志华组织召开座谈会20余次,先后修编50余次,跑遍全县60多个部门、单位、10个乡镇,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编制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援疆项目建设是凝聚人心、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也是豫伊两地人民二十年情谊的有力见证。为了推进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农牧民增收。韩志华积极协调政策资金,累计实施建设县驼奶产业提质增效建设、下马崖乡新丝路社区特色果品加工孵化、苇子峡乡水产养殖、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等多个项目。
民生援疆就是要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受疫情影响,晚熟哈密瓜销售困难,韩志华先后组织购买价值四十万元的哈密瓜销往河南各地。截至目前。韩志华累计协助谋划伊吾县对口援疆“十四五”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5项,总投资1.14亿元,申请援疆资金1.09亿元,县自筹500万元。
“草场毡房嘘寒暖,沙丘戈壁披星月。”为了真正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为民族团结工程,韩志华坚持深入联系点乡镇、村(社区)、幼儿园、老党员、结对亲戚、农牧民住访联系户、扶贫户家中开展走访调研,拉家常、话亲情,积极组织周伊青少年手拉手融情活动和豫哈千校手拉手“童”唱一首歌、“童”话家乡美、“童”跳一支舞等活动,组织周伊两地文联携手举办“伊吾胡杨精神书法展”、河南省艺术家书画作品展、“沙澧文化·润情边疆”等活动,依托教育援疆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组织豫伊400余名各族中小学生结对交友,进一步提升文化润疆效能。
为给学生提供好的教育教学条件,韩志华又协调了县中小学创建优质教育均衡基础设施配备项目,为县中小学校建设风雨操场,捐款资助贫困大学生30余名15.2万元,向中小学生捐赠价值3.5万元书包等物品,申请大学生补助计划援疆资金66万元,进一步彰显“豫伊情深”。
韩志华深有感触地说:“成绩得益于伊吾县委、县政府为河南援疆干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每逢传统佳节,伊吾县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到援疆指挥部看望慰问,这些都让援疆干部倍感鼓舞和温暖;得益于伊吾县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二十年对口援疆,豫伊两地人民加强交往交流交融,情谊不断加深。”
北国的雪,纷纷扬扬,让人领略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动人魅力,同时也张扬着“雪花落地献身去,滋润河山不顾己”的精气神。韩志华说:“三年援疆可以用十四个字概括:‘酸甜苦辣皆营养,喜怒哀乐尽收获’选择援疆,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