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的一句话,也是河南开封援疆干部、巴里坤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李刚的座右铭。三年援疆工作中,他始终践行“医者仁心”,坚守“医乃仁术”,用大爱情怀和精湛医技赢得巴里坤县各族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近日,在巴里坤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李刚正在为患者诊断治疗。遇到一些疑难的病例,他一边诊治,一边给“徒弟”和实习生就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等,进行耐心细致讲解。
在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工作的每一天,李刚都会早早来到办公室,面对等待的患者,李刚都会耐心接诊到最后一人。
李刚说:“有些患者是从乡镇来的,因为信任自己才赶过来就诊,不忍心让他们在这里长时间等候,推迟下班时间也没什么。”
新疆和河南的风土人情、民俗、语言多有不同,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李刚看来,要想提高巴里坤县当地的医疗能力和技术水平,就要“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中医从业经历的医生,如何打造好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尽快提升年轻中医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李刚想了不少办法。他在治疗时,都会带着年轻医生,把自己多年总结的专业诊疗经验传授给他们。同时积极组织学习交流,促进两地医生共同进步。
李刚说:“我们固定每周四下午进行业务学习,让我们的医生共同选一个病或者是一个病的某一种病种,让大家查资料、做课件,然后给大家分享。”
巴里坤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朱永安说:“李老师在教学方面特别严谨,要求我们自学,我在临床针灸和针刺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颈椎和腰椎的脊柱正脊上,现在我完全可以自己操作,非常感谢李老师这两年多时间对我的教诲。”
为了进一步提升巴里坤县人民医院中医诊疗水平,李刚钻研业务,优化技术,积极参与院内各科室会诊,进一步加强了科室间的相互协作,将中医针灸、理疗、推拿技术贯穿于各科室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达到医患双方满意。
奎苏镇二十里村患者库力汗·条料汗说:“我在县医院住院10天,医生看得好,我来的时候腰疼的厉害,经过治疗后,感觉好多了。”
从2020年4月初来到新疆,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回忆起刚来的时候,李刚记忆犹新。
李刚说:“刚来的时候发现这里比较干燥,气候和饮食都不太适应,但是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努力适应。”
巴里坤县地域辽阔,有3.84万平方公里,人口居住较为分散。除了在医院坐诊外,李刚还积极下乡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坚持随队义诊,把健康送到群众身边。
李刚说:“各乡镇卫生院几乎都去过,圆满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种的工作,我们开封援疆医疗队接受前方指挥部的安排,每周都要下乡义诊,几乎跑遍了巴里坤的所有乡镇村组,为农牧民群众送医疗、送温暖、开展义诊。”
李刚说,援疆是一种奉献,是一种耕耘、是一种收获。耕耘的是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是民族团结的种子,收获的是精彩的人生阅历,是纯真的情谊,是和谐的医患关系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体会。
他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还是想坚持援疆人的初心,踏踏实实工作,继续为巴里坤人民送去温暖,发挥我们中医特长与优势,继续为患者做好服务,为中医科的工作人员多留一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