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组织号召,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天山脚下,距离河南两千多公里的新疆土地上,有这样一批人来自河南,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使命——支援新疆建设。2019年年底,罗力鸣同志作为第十批河南援疆干部中的一员,来到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出发伊始,他就牢记中央嘱托,谨记援疆使命,用脚丈量巴里坤大草原每一寸土地,用心用情为民造福。
聚焦基层民生 狠抓项目建设
进入8月,巴里坤县各项工程也到了施工的关键期。罗力鸣起早贪黑的忙碌在各个建筑工地上,确保在离任之前,为巴里坤县各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罗力鸣眼里,要让援疆资金用在刀刃上,就必须在工程质量上狠下工夫。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只要抽出时间,他都会去各个工程现场去看看,有问题现场给予解决;完工的项目,他也会不定期去转转,看看使用的怎么样。
在罗力鸣带领的援疆工作人员的推动下,巴里坤青少年研学中心于2021年4月在巴里坤县投入建设,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工程全部使用河南援疆资金,目前工程已进入装修阶段, 青少年研学中心共分为13个青少年自然科学研学分区。以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六大系列研学为主题,研学的内容主要体现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和科学技术交流三大主要功能。建成后将为全县青少年儿童提供校外科普研学服务。
巴里坤县教育局基建办主任孙兆瑞说:“巴里坤县青少年研学中心建成后,提高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增强青少年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提升青少年及广大群众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人人爱科学,人人学科学,人人用科学的良好局面。”
现在,该项目即将完工,罗力鸣经常抽出时间去项目现场看一看。
根据巴里坤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巴里坤县援疆指挥部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督促指导、全力协调保障,确保援疆工作有序衔接、高效推进。目前,巴里坤县启动实施的10个“十四五”援疆固定投资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正在顺利推进。
巴里坤县发改委副主任王宗武说:“巴里坤县“十四五”援疆项目19项,总投资4.78亿元,河南援疆资金4.08亿元,主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项目,主要有农业、服务业、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这些民生项目的建成为巴里坤的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聚焦文化润疆 促进两地深度交流
罗力鸣同志在谋划、推进文化润疆各项各类各个活动中,注重实践实效,在宣传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上下功夫,以文化人、以文润心,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内地边疆两地各族群众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2021年10月,在巴里坤县援疆指挥部的协调沟通下,“宋韵文化润疆行”系列文旅合作交流活动在巴里坤县举办,县城美食一条街被7000余盆造型独特的菊花装扮得异彩纷呈,从没见过如此多菊花的巴里坤居民争相前来赏菊秋游,让大家尽享幸福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为巴里坤县文化旅游增加了新名片、新动力。
2022年,经过援疆项目指挥部的努力协调推进,巴里坤县又扩大了菊花文化展示的规模,将菊花展扩充为“中原菊韵文化节”。历史文化街区、美食街、得胜门广场等设立4个分会场共布展5万余盆各类菊花及大型造型,让游客流连忘返。巴里坤县专门组织了开幕式活动,3000余名观众观看当晚的文艺展演。
伊州区游客蒋肖娟说:“到巴里坤非常荣幸看到正在举办 菊花艺术节,有好多文艺演出,演员的舞蹈也特别的优美,特别精彩。身边也有好多河南援疆项目,非常感谢河南政府对我们新疆的大力支持。”
2022年“国医文化边疆行”活动启动,在6月份组织的第一期“国医文化边疆行”活动中,河南中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名知名中医专家在疆7天时间内,共到4个乡镇巡诊义诊,诊治服务各族群众530余人次,73岁的石人子乡三十里馆子村村民谬蓬风患有慢性病,得知河南中医专家来乡卫生院义诊,早早的就等在了诊疗室门口。
谬蓬风说:“今天听说中原国医专家来了,我让专家给我检查病,开了些药,感谢河南专家大夫。”
巴里坤县卫健委医政科科长萨娜·马汉说:“老中医不远千里来到巴里坤县巡回义诊,现场治疗患者,举办中医养生健康讲座,为我们广大的患者群体送医送药,造福百姓的同时,又向大家普及博大精深的国医文化,非常感谢河南援疆开封工作队,能够积极引导援疆医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力开展义诊治疗活动,坚持定期为偏远山区群众上门送医义诊。”
巴里坤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蒋晓亮说:“咱们河南援疆干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中原的菊花展,还有开封许多书画家邀请到巴里坤来采风,来给我们传授博大的中原文化,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以上的举措,不但丰富了巴里坤草原各族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在旅游和文化方面的深度融合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聚焦合作共建 致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作为开封援疆工作队领队,罗力鸣注重放大医疗援疆效能,积极引导督促援疆医生们充分发挥医疗专业技术优势,2020年以来,开封援疆医疗队已经开展了40余次巡诊义诊活动,直接受益群众5300多人次,接诊患者6100余人次,实施手术320余台,受到了巴里坤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患者王建丽说:“河南援疆大夫李刚主任技艺比较精湛,态度非常热情,感谢开封援疆医疗队为哈密人民的无私奉献。”
2021年7月份,开封遭受洪灾威胁的关键时刻,一直受河南人民帮助的巴里坤县各族群众紧急行动,积极捐赠物资,赶制干粮,为开封市灾区筹措和捐助了6万个爱心馕、5吨哈密瓜、35吨新鲜蔬菜、1700件粉丝、150箱辣椒酱、1000袋牛肉熟食产品、15箱大枣和枣干,全力支持开封市抗洪救灾工作,使汴巴人民结下更为浓厚的友谊。
在产业援疆方面,罗力鸣以扶持民族糕点生产车间等扩大农牧民就业为抓手,对贫困群众开展培训扶智扶志工作,邀请开封晋阳豫食品有限公司来巴投资兴业,打造产业援疆“星工厂”。在他的努力下,新疆晋阳豫食品有限公司2021年10月成立,一期建设投入河南援疆资金196万,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于2022年4月5日进入试生产,产品线涵盖粽子、饺子、月饼、蛋糕、面包、西点、传统糕点等30余个品种,将中原美食文化融入当地,让边疆的群众感受到祖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晋阳豫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磊说:“我几乎都是拎包入住,我带着技术人员直接就可以来生产。未来我们可能还会根据当地的情况,研发一些新的产品。”
新疆晋阳豫食品有限公司的落地,为巴里坤本地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个,灵活就业岗位50个,年销售额达500至800万元,有效推动特色扶贫产业的发展,拓宽脱贫劳动力的增收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提高河南省产业援疆工作成效。
新疆晋阳豫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努尔扎哈什·哈布迪什说:“在这里开厂子为我们提供就业平台,我很幸运,我现在的工资是2800元,给我们交五险,还有午饭补助,还有免费车接送,感觉这里挺好的。”
从八朝古都东京汴梁到文化历史厚重的巴里坤,横跨了2600公里的时空差距。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披着朝霞出门、踏着星辰返程,他用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这座边陲小城不断注入着新鲜的血液,巴里坤人民也实实在在感受到近三年来开封市对口支援取得的成就,当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巴里坤县委书记马政斌说:“近年来,广大援疆干部人才扎根边疆,担当作为,积极投身到巴里坤的开发建设,真心实意为巴里坤各族人民谋利益、办实事、献爱心、播真情,形成了“输血”与“造血”、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物质支援与文化合作交流、争取外援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的援疆工作新局面。特别是一大批涉及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的民生和产业援疆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巴里坤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煤炭产业、民生工业、特色旅游等多领域多方面的经济技术与合作,为推动巴里坤优势资源的产业结构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广大干部群众视野,增加了两地群众的文化认同,各类推介活动广泛宣传,巴里坤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教育援疆、医疗援疆、人才援疆深入开展,使改革发展稳定成果更多惠及全县十万群众,有效助推了援疆工作深入开展。”
河南援疆巴里坤县指挥部指挥长、开封援疆工作队领队、巴里坤县委副书记罗力鸣说:“新疆是祖国的新疆,援疆是党交办的任务,在这里必须要抱有家国情怀,才能圆满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援疆使自己远离熟悉舒适的家庭家乡,来到天山脚下的边疆,反而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在克服艰辛中学会了坚持,在忍受寂寞中学会了守望,多了平和,少了浮躁,进一步提升了境界,陶冶了情操,磨炼了意志。这段宝贵的援疆经历,将会陪伴自己一生一世。回顾三年来的工作,如果说我们取得了—些成绩,这完全得益于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和开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得益于巴里坤县委领导和班子、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得益于开封和巴里坤两地各级领导对援疆干部人才及其家属、子女的关心关爱。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待援疆工作结束回到河南开封工作后,我们将永远把巴里坤当作第二故乡 继续为巴里坤县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力献策,为促进汴巴两地经济、文化的合作交流担当友谊的使者。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谊之花将越开越红、越开越艳,汴巴两地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