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疫情肆虐,让我们的援疆之行推迟了近半个学期。还记得那天清晨,援建队伍集体乘飞机的复杂心情:兴奋、惊奇与忧虑——遥远边陲环境的陌生以及抛家离子的不舍。
临近哈密上空,可以俯瞰到山顶冰雪皑皑,沙漠茫茫,辽阔、雄浑的边塞,似乎更显苍凉而悲壮,大唐王朝镇守边疆的将士,焦虑朝代兴衰,回望遥远故土,怎能不畅神抒怀、感慨万千?边塞诗承载更多的是诗意的伤感,以及令人敬畏的崇高之美。但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能甘于寂寞、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援疆岁月吗?
兵团十三师充满温情的欢迎,垦边将士战天斗地的韧劲,红星中学同仁高考成绩的辉煌,更有哈密人世世代代的艰苦奋争,这其中一个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在新时代的边疆,以特别的方式奉献自己的青春,何不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便是“胡杨精神”的召唤!但我深知,来到这里更有沉甸甸的使命与担当:时刻牢记自己援疆教师的身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在做好一名援疆教师的同时,又做一名豫哈两地的友好使者。新形势下一切行动听指挥,乐于奉献,有大局意识,为维护祖国的繁荣稳定、民族的团结和谐默默贡献力量。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笃定要倾情于学生,用真爱浇灌学生的心灵,修德修才,为人师表;做好年轻教师传帮带,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宽以待人,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融入红星高中的大集体中。
2020年,援疆第一年,我担任高二至高三(2)班、(9)班的语文课。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透教材,把握准重点、难点、考点,认真研究学生情况,坚持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和反思教学不足之处,做到主动求变,在细节处见成效。高二下学期学习选修课本,鉴于学生古文功底薄弱、文化常识匮乏的情况,我决定选修《诸子百家散文选读》,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在诸子散文中,精读精讲《论语》《孟子》,泛读《老子》《庄子》。提前给学生布置讲课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让他们小组合作备课,选一人讲课,学生参与备课讲课,亲身实践,学习兴趣更浓,效果更佳;在高二后半学期开始加入高考专题复习的内容,我系统地讲了成语和病句两个专题;坚持每周一拿出一节课讲一道高考古诗鉴赏题,选题讲题主要由学生完成,学生讲完后,我视情况点拨总结;加强作文教学,我坚持结合范文,精讲精练,加强作文结构的练习,让学生的作文力求眉清目秀;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还注重教学生练字,养成日常练字的好习惯。
在我的认真有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从2021年4月至6月,我担任高三(2)班高三(9)班的语文课,从2021年9月到2022年底援疆结束前,我担任高二(3)班、(7)班的语文课,我始终坚持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语文成绩不断进步。
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我深知这次来援疆不仅仅是来教学生,还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2020年5月,学校开展新一轮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援疆工作在输血的同时更注重造血,本学年我指导青年教师苗海荣。苗海荣老师坚持跟着我听课,我手把手地教她备课上课,她也虚心学习,几乎天天坚持听我的课,听完之后再去上课,苗海荣老师进步非常显著,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现在苗海荣老师已成为红星高中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
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具有鲜明的团队意识,大家共同写作,语文组已成为精诚团结的共同体。组长杜海英治学严谨,业务精湛,在她的带领下,组内开展了一些求真务实的教研活动。我们都按时参加组内教研活动,集体协商教学进度,探讨重点、难点、考点,尤其是针对我们的学生,积极探索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之余,我与团队老师一起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有计划地读书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水平。我还认真深入地学习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援友们一同去体验过天山的博大,葡萄采摘园的丰收,牧民牛羊肉味的纯粹,巴里坤草原的浪漫……这是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炯于中原大地、江南水乡的异域风貌,这更是我大中华多元而别具风采的象征,让我如何不爱她!援疆支教,哺育边疆英才,文化润疆,注定会成为我生命中最感骄傲的激情燃烧的历程!
哈密之哈密瓜,是这个城市的标签,我要多带哈密瓜回到故土,伴随着对边塞的牵挂,一直甜蜜到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