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王杰新老师来说,全班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明显进步,班级业绩整体提升,这正是他所期待的。因为对他而言,这是他用辛勤的付出所换来的硕果,让他倍感欣慰和自豪。他所带的班级经过短短一年半的艰苦打拼,平均成绩已经由原来的一二十分上升到现在的的四十多分。
王杰新是我省对口援疆支教队伍中的一名高三英语教师,来自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是这次支教援疆让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新疆,来到东天山下的哈密伊吾县。然而,这座并不算太大的伊吾县城对他来说却是那么的亲切和温馨。干净整洁且具有现代化的浓郁气息和那花园式的建筑景观,像是在自己的家乡一般。在这里,王杰新老师很快就适应了当地生活,快速融入到工作岗位中,负责伊吾县高中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然而随之而来的并不像他当初想像的那般顺利,学生们虽然对学习也很刻苦,但由于英语基础很薄弱,致使高中年级正常的课程很难持续的往下进行。这种现象,对于刚走上新岗位,满怀信心的王杰新志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头疼事儿、大难题。
经过了解,王杰新得知,现在他所教的学生们从小学到初中几乎都很少涉及到英语这一个学科的教学,基本都是到了高中之后才开始接受系统的英语课程教学。因此,学生们英语学科的基础薄弱、底子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王杰新老师向记者介绍,最初给同学们上英语课时,大家所表现的并不是那么积极,对老师的提问也不主动,尤其是固定短语和句子的应用、阅读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很不理想,英语课程的正常进行推进得十分困难。对于这种状况,王杰新老师也很无奈,心里也感到很累。而对于学生们来说,听不懂也记不住,对英语课感到很无聊。因此,课堂上睡觉的、做小动作的、外出喝水的、上卫生间的等现象很普遍。
让王杰新老师印象最深的学生是一个叫凯撒尔加合的维吾尔族男生。每次的英语课上他都不认真听讲,但他的其他学科成绩在班级里却都是前几名,尤其是英语学科,虽然成绩不高,但也是名列前茅的。这让王杰新老师意识到凯撒尔加合的英语成绩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基础知识薄弱,课程进度跟不上,因而对该学科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于是,王杰新老师便利用课后之余发挥先行实践,主动与同年级的老师们开展交流研讨,努力寻找导致差距存在的原因与问题,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并因材施教,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工作计划。一是快速重点打基础,在带领学生们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从最基本的单词开始学习,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都要做到给学生们仔细认真并反复的来读,对重要的发音反复讲解、巩固,慢慢而有序地推进英语的教学课程向前跟进,与当下课程合拢。
其次是在课堂上督促同学们如何跟老师介入。就是让学生们切实做到读单词、记单词、读课文、理解课文,并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写读练习。其三就是对学生们的作业布置采取多层次的方式进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布置作业多一点,稍微深一些,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作业少一些,水平相对基础一些,然后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与同学们面对面进行批改,让他们知道那个地方应该怎样写、怎样做,让英语单词、字母、语句等更加规范。这样下来,不仅可以培养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学习进步和向前发展。
这种教学方式果然在全班学生们的身上起到了显著效果,过去英语成绩有六七分的,甚至还有零分的,现在都不能同日而语了,整个班级的英语平均成绩已达到三四十分的水准了。这让王杰新老师倍感欣慰和自豪。现在,看到希望的他教学劲头更足了,现在的他每天想着的都是怎样把学生们的课程教得更好,吸收好。
“我不敢说让这里的学生们能够达到像我们内地同级学生们的水准,我只能说在现在的基础上,让我新疆的学生们更多的掌握一些基础应用知识,增强对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英语书面表达的技能和写作技巧,从而在参如高考的时候能够考出一个让他们自己满意的答卷。王杰新老师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