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的高原湖泊、壮丽的雪山雄峰、苍莽的原始森林、辽阔的大草原、荒凉的戈壁沙漠、古老的文化遗址、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在新疆你都可以看得到,用心感受新疆之行!来自河南省周口市第十八初级中学的赵亮,抱着满腔的热血,来到新疆哈密市伊吾县中学,前一年赵亮负责高一的信息技术教学,后来被调到初中部,任职校长助理和信息技术的教学。赵亮已经从事教务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15年之久,可谓是轻车熟路。可是同样的教材,却在援疆教学过程中产生不同寻常的“化学反应”,彻底改变一群孩子的命运。
谈到自己的孩子,赵亮不禁潸然泪下:“援疆走的时候,孩子一直抱着腿说,爸,你别走,我不舍得你走。”谈到孩子,赵亮会忍不住哽咽,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9岁,小的6岁,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孩子给父亲打电话时,总是会忍不住的问一句,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而赵亮都会说一句:“快了快了”,最后还是不舍的挂掉。把心中的牵挂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赵亮很快适应新环境,投入到援疆教育事业。
“虽然伊吾县地方不大,但是待时间久了,你会发现空气、环境让人感到很舒服”。援疆还未启程,安全和环境一直是赵亮和家人担心的问题,但真正踏入伊吾县,赵亮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伊吾县虽然不大,但是基础设施、绿化工程以及治安都是很先进的,甚至不逊色于一些大城市的基础建设。同时当地的少数民族热情好客,相处的很融洽,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56个民族是一家,永远不分家。“别说是援疆结束了,现在我都有留下来的想法了”赵亮激动地说道。生活上的问题迎刃而解了,随之扑面而来的是学生教育问题。
“这边的孩子基础方面比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也不太够,对我们援疆老师来说,上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赵亮到达伊吾县中学之后,首当其冲了解当地的教学水平和情况,通过实践得知,他发现这里的学生学习不积极等主要问题,但是又被环境所影响,赵亮发现新疆学生的不同,这里的学生活泼好动,体育运动素质很高,比内地高出一大截,求知欲又很强,每当下课的时候,学生们总是追着赵亮问:河南怎么样?河南好不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一系列问题。虽然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但也算是各有所长,这些发现给赵亮后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提供思路。
“信息技术课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电脑课,印象当中的电脑课就是玩电脑的课程,事实真有那么简单吗?”高中的信息技术,是涉及编程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内容,同时,在学期末,也会进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这可难倒了不少学生,依然打消不掉学生们的积极性。赵亮发现了一个现象,当地部分学生是牧民家庭,家里没有电脑,所以他们接触的少,积极性高,赵亮看重兴趣这一点,上课的时候就会慢慢的教他们,循序渐进,效果显著,孩子们对于计算机的理解比以前高出一大截。
除了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之外,赵亮还担任校长助理的职务,主抓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在伊吾县中学的校园中,你会经常看到一个身影来回穿梭,那就是赵亮。他每天都会在校园里转一圈,检查学校是否有安全隐患,虽然日常工作琐碎,他依然坚持下来。“援疆不单单是一件事,更多的是一颗甘于奉献的心。”
赵亮看到期末总体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通过率在95%以上,和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然而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赵亮意识到援疆工作任重而道远。“援疆它不仅仅是新疆的需求,更是国家的需求,援疆教师他不是一种称号,而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有一次援疆经历,那一定是不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