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得端,坐得正”,镜头前的张金锋显得十分沉着冷静,回答问题侃侃而谈,在和记者的交谈中,聊了不少自己眼中的新疆印象。
作为一名“教育援疆人”,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张金锋老师是河南省许昌市建设路小学的数学教师和电教管理信息技术教师,2020年4月,他来到巴里坤二中担任数学老师,同时还是数学教研组组长。“来到巴里坤二中已经两年多了,感触很多,特别是对新疆文化了解的比较深入。”当张金锋说到新疆时,他语速很快,像是一位地道的新疆人,在给大家讲述新疆故事,因此,张老师也成了众多援疆教师公认的“新疆百事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张金锋这样形容巴里坤。的确如此,作为哈密市的下辖自治县,位于天山脚下的巴里坤,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绿化、环境等基础设施十分完善,百姓安居乐业,这给援疆教师提供了不少的帮助,援疆未开启之前的担忧,在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全都迎刃而解。
“语言交流不通,是我们援疆教师工作和生活最大的阻力。”通过接触和了解,张金锋发现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许多学生只会几句零星汉语,并且他们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语言交流及文化底蕴与内地相较而言,都有很大的差异。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这一系列难题,张金锋并没有气馁,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的和学生探讨当地的文化,交流这里与内地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没过多久,张金锋和学生们的沟通顺畅起来,距离也拉近了不少。
“夜晚不灭的灯光下,照亮的是一颗只为学生默默奉献的心。”2021年12月的一个下午,正在上课的张金锋突然晕倒在课堂上,“当时我头晕眼花,两眼一抹黑就晕倒了,班里的学生把我扶起后才慢慢转醒。日以继夜的工作,张金锋到底没能撑住,所幸只是休息不足,并无大碍。“再苦再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反而更加坚定了最初选择援疆的想法。”张金锋如是说。
刚到巴里坤二中时,张金锋就开始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的学生情况和现阶段教学质量,并与教研组同事共同开展了援疆专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高年级组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课”,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探究和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科素养的提高。
“多听多想,课余的时候放下老师的身份,主动去和学生们交流。”这是张金锋快速融入学生的心得体会。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们每天需要徒步十几甚至二十几公里,即使路途艰难,张金锋却从未耽误过家访工作,他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们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有一个学生让我印象很深刻,他的家庭情况不太好,早年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一起生活,这个孩子身体不好,经常需要住院治疗,后来父亲也离世了,家里只剩下他和年迈的爷爷,小小的年龄就要承担起家中的一切事务,尽管如此,他学习还是很努力,我平时也会经常帮助他。”
“书法和写作是需要静下心来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里,我能从中思考很多问题。”工作之余,张金锋会通过练习书法来缓解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在新疆组织部组织的“雨润天山”书法活动中,还获得了巴里坤书法活动的优秀奖。尽管张金锋荣誉满身,他还是“闲”不住,先后在河南援疆网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迎风西行向阳升”一文在河南省教育厅网站上发表。虽然张金锋是一名数学老师,但是他博览群书,格外的喜爱文学,“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月光,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三年的援疆之旅让张金锋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我这三年没有虚度,收获颇丰,希望能继续为援疆工作添砖加瓦,让所有人记住河南,记住河南援疆人。”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一次援疆人,终身援疆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