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另一棵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
来自洛阳市第五十九中学,现任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副校长宋江涛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一天四次安全岗,早上站一个小时,中午站两个三十分钟,下午放学后再站一个小时多。这是我第一年援疆的每天常规。”
四五十度炎炎烈日下有他的身影,零下二十度风刀霜剑下有他的脚印。
“有一天特别冷,路边埋的水管都冻漏了,然后校门口路上就有了一条长长的冰带,我走着走着,突然鞋子塔拉塔拉地响,走路也不利索。定睛一瞧,原来,就在脚着地瞬间,鞋子冻在冰上了,粘住了......”镜头前的宋江涛向我们回忆道,“天冷,就多走路呗,别人行,河南人一定行!走,每天不停地走,锻炼身体!”华为运动健康年报显示:2020年宋江涛副校长一共走了6186475步,618万步!走出了个关节腔积液,直到现在,经常是腘窝鼓鼓的。
“为什么来哈密?当然是喜欢大美新疆了!这里有雪山草地、戈壁胡杨;这里有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各族亲人;还有夺命大乌苏和新疆羊肉串!”宋江涛校长缓一缓说,“重要的是教育!我们身在河南,在教育改革的大河边上走着,看到的多,感受得多,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我们的优势和新疆的教育结合起来,因为,天山雪松根连根,豫哈人民心连心。豫哈豫哈,我们的校名就有豫有哈,这个河南省1.4亿援建的新学校,是河南和哈密人民友谊的见证,一定尽力要把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好,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怎样结合起来?磨合!当地需要的,那就是我们要做的,而且要千方百计去做好!”有着这样的认识,在各级援疆部门和后方的大力支持下,宋校长促成了洛阳市教育局和伊州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线上思政干部培训班,伊州区50多位教育系统的思政干部,三天里聆听了河南名师、名校长的讲座,受益匪浅,反响多多,新闻都上了新疆教育电视台。“高兴?当然!我做了对哈密教育有益的事情,能不高兴吗?我还要做更多的有益的事情!”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宋江涛副校长说,“利用河南省名师白宗灿、鄢磊磊,我们建立了两个援疆名师工作室,推广“幸福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先后举办了10多场讲座,还到五中、十二中送课、送讲座;我们持续开展了青蓝工程,通过备课、磨课、听课、评课等多个环节,援疆教师发挥作用,帮助学校的年轻的老师不断成长,不断成才;我们开展了两个批次18个援疆课题研究工作,带动几乎全校教师、学生参与研究活动;我们还联系河南大后方,联合哈密学校开展“两地三校同教研”、“兵地融合豫哈五校共成长”等线上线下教研交流活动......利用各种活动、带动、推动、助动,就是希望让老师们行动起来,行动起来才会有进步,有提升!”
宋校长带领团队还不断探索文化交流活动:他们推广学生颂经典,他们参与民族老师的普通话培训;他们走进一棵树社区,走进口子村,和村子里的小学生唱红歌、诵经典、讲爱国故事;他们还把河南的武术和豫剧带到了校园,看着学生们打起少林拳威武有力,唱起《花木兰》有板有眼,每个人都由衷地感到高兴......
“援疆教师就是攒劲!肯干、能干、会干,永远充满正能量!”豫哈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马冬茹说,“宋江涛副校长带领10名教师,远行5000里,来到我们有着12个民族2600多人,74%以上都是民族学生的豫哈实验,和当地老师们一起工作,连春节都不回去,这就是无私无我,就是大爱无疆!”
“怎么说无私呢?我也想回去呀!春节没有回去,那是工作需要!”宋江涛校长眼睛里闪着泪光,“父母身体也不太好,特别是我们家的小妹(女儿小名)还不到三岁,特别想远在新疆的爸爸,只要视频电话就不肯挂掉——看来是缺失父爱,我爱人笑着说,小妹抱着这两天广东回来的舅舅就不松手......”
“宋校长永远是温文尔雅,永远是热情满满,他是我们的榜样!”年轻的老师们这样说。“人生就像一条溪流,没有一个阻碍的石头就不会有翻滚的浪花。”在两年多的工作中,宋江涛的工作能力、耐受力和宽容度都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高。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援疆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三年的经历对我们每一位援疆教师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人生财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采访的最后,宋江涛十分真挚地对此次援疆之程表达了感恩与期冀:进一步急豫哈教育之所急,加强交流,努力奉献,用实际行动擦亮援疆这块牌子,为援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