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向西、一路向西,追逐太阳,西出阳关。
追寻英雄张骞的足迹,肩负家乡父老的重托,白宗灿老师奔赴五千里之外的哈密,成为“教育援疆”的使者,成为新时代“边塞新曲”的续写人。
白宗灿,河南省名师,洛阳市特级教师,来自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现在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初中二年级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能够成为第十批河南援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倍感荣幸”。白老师说,“富饶广阔的新疆一直以来都是我身心向往的地方,做为一名教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在内地积累了近30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服务新疆,助力新疆的教育发展。”
2020年4月,白宗灿怀着一腔热血抵达新疆哈密市。
“到这里才领会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内涵,”白宗灿说,“这里的空气比家乡清新许多,虽说气候有些干燥,但是我很快就适应了,感觉十分舒适。”因为他知道,新疆正是以其宽广的胸怀,独具的神韵,迎接他们的到来。
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直到第一次考试成绩公布,白宗灿才确确实实的知道: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平均分分别是27分和32分!“要说没有预感那是不现实的,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我就感觉出学生基础较差,直到看到了成绩和排名,我才真正意识到这段援疆征程必将是困难的。这里的学生75%以上是少数民族,语言障碍尤为突出,一下就教好这批学生,难上加难!”
“实际上,在来哈密之前我是有准备的,我考虑了不少问题。”白宗灿说,“我把新疆连续六年的中考题目都看了一遍,对新疆初中数学的题型、难度和要点也做到了心中有数,但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远超出我的预料!”
他开始因地制宜地调整教学方式:小步子,慢节奏,快反馈!除了讲课更加细腻,更有针对性之外,他决定实施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法,即四人组成一组,老师通过抛出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同学们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之间的探究式学习,互相分享心得,表达各自见解,最终达成共识并将结果进行展示。老师则对其过程监控,对结果进行点评与拔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成功地调动起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是非常有效的!”
期末考试中,白宗灿老师教的两个班级的平均分都得到大幅上升,他肯定且自信的告诉校领导,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于是,在学校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该模式逐渐开始推广。
“这正是我此行的目的所在”,白老师笑道,“学校提出的幸福课堂办学思想,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学校领导也说这是英雄所见略同。让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哈密开花结果,造福豫哈师生,造福边疆教育” 。
成功实施先进的教学模式,离不开更高水平的教师。作为援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白宗灿老师在豫哈学校先后开展多次讲座,向老师们灌输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平时,他从熟练备课、有序组织课堂等教学技能入手,手把手的教身边的年轻教师,带动了周围更多的老师自觉的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白老师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学习潜能逐渐被激发出来,班级面貌改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成绩更是进步迅速。
“老师,我有些烦心事,您觉得我该怎么办?”“两天没见了,老师我们很想你。”……当学生们开始主动找白宗灿聊起生活之事时,他知道,学生们已经向他敞开心扉,把他当成了亲人,有了心与心的相通。“我不仅收获了很多教学成绩,还收获了河南人民与哈密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欣慰之情涌上白宗灿的心头。
宋朝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白宗灿将这句话解释给学生们,又告诉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让全班同学每天课前齐声诵读,以此来激励他们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我更关注学生思想方面的提升,我希望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受到伟大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爱国情感,让各族学生更加团结!”
援疆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援疆于白宗灿而言,是一场“诗与远方”的约会,是生命旅途中的一个驿站,是人生中的一次升华。
时光悄无声息,岁月踏雪无痕;三年哈密之旅,一生援疆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