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盛唐国度中的新疆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稳住西北,以利经略东南”,从小在西北长大的我,更能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治疆战略,一直怀有到新疆卫国戍边、开路架桥的梦想。直到2019年12月,组织向我打开了一扇门,我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河南援疆人,在这里开启了一生难忘的援疆历程。两年多来,我忠诚践行党中央的援疆战略,视兵团十三师为家乡,把柳树泉农场职工群众当亲人,积极探索党建结对共建引领,助力产业项目落地,促成教育医疗优先突破,真情建言献策、建章立制,全力推动两地交流交往,有效地发挥了“一手托两家”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受援地职工群众一致好评。
犹记得,我第一天来到柳树泉农场,了解到这个团场是兵团14个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之一,也是唯一所辖连队全部为集体所有制的团场,有同志告诉我“你来到这里工作,是干活人员少、工作难度大、任务担子重,你会很累的!”我心里想“既然来了,何惧风雪”。担任农场党委常委、副场长两年多来,我先后分管过党政办、招商引资、援疆、综合改革、机要保密、机关财务后勤、组织人事等工作,负责指导督办挂钩连队的党建、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同时高标准完成省援疆前指交办的工作任务。事实表明,这里确实事难干、担难挑,几乎每项工作我都得既当将、更当兵,经常需要事必躬亲、加班加点,甚至发生焦虑抑郁,但一路走来我始终要求自己必须忠诚地践行好党中央的援疆战略,正确把握处理好特别与适应、作为与破局、付出与坚韧的关系,现在我的党性修养变得更强,家国情怀变得更浓,综合能力变得更好,在援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坚强、坚韧,回望过去“轻舟已过万重山”。
党建引领 结对共建谱新篇
我坚信党建是魂,首抓为要。省前方指挥部搭建了前方连队与后方乡镇结对共建的台子,我反复调研、深入思考,拿出了“三个维度、五个全覆盖”的落实思路,全力助推团场高质量发展。建强支部“强基础”。我积极推动将党建援疆列入团场重点考核内容,倡议机关创建“五星级党支部”,探索推广三门峡市基层党员积分管理、双扶驿站激励制度,目前4个连队即将建成积分管理试点、乡村振兴积分超市,以小小的积分撬动党员群众投身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成为师市党建的亮点。集体经济“壮筋骨”。我注重推动结对乡镇与连队的农业合作社帮扶全覆盖,积极组织连队合作社到河南省学习智慧农业、农业电商经验,成功邀请三门峡市各级工会、农业龙头企业来团场考察指导,力促“山果演义”等电商平台与连队示范户建立合作,葡萄合作社连续两年收入大幅提升,有力助推了集体经济发展。交流交往“促共建”。我组织农场干部职工赴三门峡市乡镇考察学习3批次23人次,成功协调举办十三师基层党员干部赴三门峡市交流学习培训班,策划开展“葡萄为媒、结对共建”活动,特别是2021年冬季,当三门峡市结对共建乡镇得知连队群众燃煤取暖存在安全风险时,主动赞助一氧化碳报警器500余盒,结对共建的真情让中原天山一脉牵、豫疆手足情相连。
医教优先 千里直连豫哈情
我到农场第一天就去学校、医院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学生近七成,国语基础薄弱,且距离哈密市区较远,当地群众往往就近就医,于是我决定将教育医疗作为优先目标,全方位援助支持。
紧盯教育共建管长远。我在西北农村长大,深知这里在教学“软件”方面的差距,心里想再难也要搞学校结对共建。于是多方汇报协调,争取到三门峡市12名优秀教师到农场援疆支教,开创了河南省学前教育援疆支教的先河,填补了全省空白,积极牵线三门峡市实验幼儿园与农场幼儿园结对共建,帮助幼儿园明确三年发展思路,指导建立完善38项管理工作制度,探索新设现代教学项目,成立峡柳广播站,提出重点培育幼儿“四种意识、三种能力”,实现沪豫疆线上同步共享教学资源,一举使得幼儿园成为全师先进,新疆兵团卫视新闻联播予以报道。同时,牵线促成三门峡市陕州区一中与农场学校结成教育协同发展盟校,探索建立教研直通车制度,指导帮建班级书屋,组织两地学生手拉手书信视频、“共沐书香.悦读成长”读书月活动,网上设立“新疆亲人班”,两校优质课远程同步共享共评,实现了“千里直连”线上“面对面”教学,成为地市和团场级开展教育援疆全方位、深层次合作的第1家,河南卫视专门宣传报道。
瞄准中医援疆惠民生。疫情爆发期间,我主动要求参与防疫分工,积极争取三门峡市向团场捐赠防疫物资,这让我理清了“传承中医国粹 促进民族团结”的医疗援疆工作思路,也笃定了我计划从人才、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帮助团场医院发展中医科的决心。我协调每年从三门峡市选派2名援疆中医,帮助新增关节腔穿刺、穴位埋线等1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填补了多项空白,先后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黄河医院、卢氏县人民医院捐赠中医熏蒸床、牙科治疗椅等“小而实”医疗设备45万元,带动重点科室发展,中医收治人数迅速提高。同时,河南武强医院定期来团场开展中医特色义诊、团场医护人员到三门峡市医院跟岗学习,也即将启动。援疆中医传道授业留技术、深入连户家庭送健康,周边五堡乡、三道岭镇的各族群众慕名前来就诊,援疆中医治疗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一张名片,也成为连接豫兵人民交往交流的新桥。
产业为基 外引内联谋破局
这里有成片连方的优质大田葡萄,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有良好的光伏风力资源,招商引资的跟进突破显得尤为重要。我坚持从基础工作做起,积极推动团场建立招商项目库,明确招商考核机制,出台优化服务意见,带头与疆内外知名企业和中国腐植酸协会等协会商会对接,两年多来已落地企业13家,总投资达29.4亿元,带动家门口就业700余人,每年的招商引资认定实物工程量增速均位居各团场前列。
这里葡萄质优价廉“躺在深闺无人识”,如何让团场群众拥有葡萄议价权,成为我关注的重点。我四处招引农业龙头企业,企图打造中国优质无核白葡萄示范区,还提出开拓电商平台、打造实体专柜、促成金秋消费援疆的 “三条腿”走路模式,全力开拓销售渠道,两年多来已帮助销售葡萄等农产品达200吨,群众增收明显,十三师新闻联播予以报道。
民生为本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两年多来,我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深入一线调研,走遍了所有连队片区,倾听群众呼声,力争解决难题,这让我更接地气、更加成熟,也让我加压奋进、倍感骄傲。解决团场的关心事。我积极筹资60万元,策划启动了“河南三门峡道路明亮”援疆工程,为连队安装太阳能路灯85盏,改造提升机井房,实现了团场连队路灯全覆盖,帮助4000人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我还牵头建成了规模最大的团场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了干部办事效率、团场服务能力、群众满意度“三个大幅提升”。解决群众的贴心事。我先后协调帮助五连群众牛知放依法讨回了欠款,帮助一连示范户吴印康向深圳推介有机农产品,帮助二连民族亲戚热依汗古丽实现了就近就业,还主动解决遗留难题助推动机关食堂实现重新启用。解决队伍的焦心事。作为分指挥长、网格长和三门峡市援疆领队,我坚持严管厚爱,建立完善了7项管理制度,定期组织集体活动,掌握同志们的实际困难,主动帮助杨秀芝、王建华等教师解决了具体难题,积极争取将我市柔性援疆人才的交通费等列入了市级财政预算,实现了队伍安全援疆、安心援疆。同时,我联系挂钩连队的党建、环境卫生整治、信访等工作均走在了团场前列。
基层团场的援疆经历,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援疆干部更需要在工作理念、思维方法、效能等方面发挥启迪引领作用,于是一方面,我牵头起草了《柳树泉农场年度综合考核实施意见》,倡导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功能;优化了团场办文办会制度,力求提升团场的行政效能;高标准编纂《柳树泉农场志》,以发挥史志的资政利民作用。另一面,我要求自己必须务实担当、敢于直言,特别是在团场党委决策时就“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场史馆建设、项目管理等认真负责地提出建设性意见,获得了团场上下一致好评。
三年援疆实践有归期,五千里悟道无穷期。回首近三年历程,充满了坎坷和艰辛,在此期间生母离我而去,弥留之际仍鼓励我“安心干好援疆事”,三奶奶、姑姑相继去世,父亲住院,儿子中考之际右手骨折手术,我均因疫情未能回去,内心特别自责,白发迅速增多,但我也深知组织赋予我的责任和使命,容不得丝毫懈怠。三年援疆塑造了我适应特殊环境的坚毅,让我收获了想有作为必须主动破局的本领,使我再次体悟了付出奉献才有价值的真理。三年援疆路,汇成了我人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激励我作为共产党员在务实为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