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我响应组织号召,阔别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子女,作为中组部选派的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毅然决然踏上了飞往新疆哈密的航班……
边疆自然环境恶劣,极端天气频发,加上疫情形势严峻……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我内心不免忐忑,但院领导、科室同事及我的家人一直在身后鼓励我,支持我,做我坚强的后盾!
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我时刻谨记院领导“把我们最好的理念、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服务带进兵团”的指示,努力工作,顺利完成了援疆任务。这次援疆,对我来说是一次人生洗礼,影响深远,受益终生。
初到兵团,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以“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艰苦奋斗、 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兵团精神,为了更好的了解兵团的文化和历史以及援疆工作的重要意义,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及受援单位各级领导多次亲自带我们去军垦博物馆参观,并召开座谈会,为我们讲解新疆的历史,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援疆不只是在专业上的对口支援,更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支援新疆发展的重要措施。还让我认识到,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兵团人不畏艰辛像千年胡杨扎根于茫茫戈壁的奉献精神,才谱写了屯垦戍边的历史,续写着新疆崛起的明天。
记得初到这个陌生的地方,面对茫茫的戈壁滩、说来就来的沙尘暴,一时无所适从,但看到许多建筑物上标有“河南援建”的字样,那种亲切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加上受援单位和院领导和同事的热情让我一下子融入到黄田医院这个大集体里,作为该院多年来第一个超声援疆医生,我决心为当地群众带去我们河南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救治理念,看到当地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让我感受到援疆医生的价值,当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来向我致谢时,听到他们真诚的话语,看到他们满脸的笑容,我由衷的高兴,觉得被边疆人民需要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尤其这一年多正是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黄田农场医院人才缺乏,条件有限,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第一时间义无反顾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冒着零下二十度的天气,即便防护服里穿上了厚厚的棉服,依然抵挡不住连续12小时的室外核酸采集任务,至少有10个小时手脚都处于无知觉状态……
在援疆的一年半时间里,我珍惜在这里的每分每秒,想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我多次和同事们去到更偏远的团场、连队为职工群众学生义诊,做两癌筛查和肝包虫筛查,所到之处职工群众的欢迎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
虽然我的援疆工作结束了,但援疆的情怀将永留心底,对我一年半援疆工作做出的成绩,十三师卫健委及受援医院给予高度评价,我先后被评为“十三师卫生援疆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援疆专家”“传帮带教能手”,2020年“先进工作者”,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医生”等荣誉称号。
正是因为援疆,让我和新疆有了一段最美的相遇,如今那个距离我们3000公里外的新疆哈密已然成为我的第二故乡,这一年半的边疆生活也将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我为自己是一名援疆人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