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岁月的长河,总有一段抹不去的记忆。医疗援疆,既是使命、责任,更是情怀、担当。
作为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2020年4月响应中央援疆战略部署,登上了对口援建哈密的航班。俯瞰舷窗外广袤的新疆大地,心中既好奇向往又忐忑不安,对即将开启一年半的援疆工作生活充满了未知。
初到十三师红星医院,既有气候和生活习惯的不适应,更有抑制不住的思乡之情,但很快在河同援疆前方指挥部领导多方位培训学习教育思想引领和医院领导各方面热情关怀下,我迅速调整了思想状态,深刻领悟到援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了工作信心,力争援疆期间有所作为
牢记使命 迅速融入
进疆前后的组织培训非常必要,让我们不仅了解了新疆的美丽富饶、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等,更让我们明白了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援疆工作意义重大,每个援疆干部都肩负使命,更应努力工作。进入医院科室后,提高个人素质,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讲究无私奉献,做好业务帮扶,和大家一起将融洽的感情、相互的信任,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
提高技能 谋划发展
作为一名援疆医生,尽自身所学,提高服务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完善各种医疗规章制度,提升医疗服务理念和医疗安全质量,才能更好的服务当地各族人民。到科室后,强化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我和科主任一道,规范完善了术前访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一系列医疗核心制度。针对麻醉专业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不断强化专业学习,定期开展科内讲课和病例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学习和掌握新的医学理论和相关操作技能,开展了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外周神经阻滞、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气道的应用,极大保证了围术期病人的安全。积极参与术前疑难病人会诊,提出可行性建议,投身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如术中重度羊水栓塞、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合并休克、髋关节置换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急性脑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救治工作,参与和指导手术麻醉上百例,保证了围术期麻醉安全,并和科内两位同事参与申报了河南省教委的一项科研课题。
恪尽职守 维护团结
牢记《援疆干部守则》,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的住艰苦。在疆期间,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援疆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作和生活中,我尊重少数民族同志的风俗习惯,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是不做,真心实意和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交朋友。
同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关系个人声誉,更关乎援疆群体。对照援疆守则,我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战斗在临床一线,积极参加党建学习及活动,下乡义诊,先后下到数个团场参与医疗义诊,受到当地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好评。
义无反顾 投身抗疫
援疆期间正值疫情,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义无反顾投身抗疫防疫工作中,先后下到十三师柳树泉农场、红星二场、红星四场、火箭农场参与疫苗接种安全保障工作,先后多次顶风冒雪穿越天山深入巴里坤县和矿区为疫苗接种安全保驾护航,和当地医务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为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服务基层的精神所感动,自身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境界得以升华。
时光匆匆,一年半的援疆工作,让我深深爱上了新疆这片热土,爱上了哈密的山山水水,爱上了十三师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天山脚下将是我终身牵挂并愿意为之奉献的第二故乡。
援疆岁月萦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