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援疆医生。在十三师红星医院医疗援疆三年,感觉刚来新疆时的情形仿佛还在昨日。
记得2019年9月中秋节的前夕,我接到赴新疆兵团第十三师援疆的工作任务,援疆对我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对新的环境,面对新的挑战,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家人看穿了我的心思,正读高三的孩子和同为医生的丈夫凑到我的耳边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语,让我义无反顾奔赴援疆路。
踏上援疆路,带着仁心来。对我来说,新疆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当我一下车,“河南省人民医院分院”这几个再熟悉不过的字映入眼帘时,亲切感油然而生。再加上院领导和同事们的热情,让我一下就融入到红星医院这个大家庭,我决心用自己的医术和医德为当地职工群众送去更多健康和快乐。
进疆半年后,我从一开始的挂职科室主任转变为挂职副院长。另外2020年正值新冠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期,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还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要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作为副院长我主要负责援疆专家管理、妇幼医学中心、全院科研教学三项职责。红星医院的河南援疆专家最多时会有30多个,不管是工作生活上,还是心理上有什么问题,都要尽力去协调解决,为援疆专家们服务好了,为他们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气氛,团队就会凝聚更多的凝聚力,就会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援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面对妇产科的管理运行,我首先梳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找到相关的症结和要害,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制定了严格的科室运行规范,把妇科和产科分开,明确职能和责任划分,加强诊疗环节衔接。同时定期给妇科和产科的医护人员讲授妇产科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和相关的知识技能,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意识。开展产儿一体化管理,坚持每周一次会议,使产科儿科无缝对接,流程更加顺畅、规范。加强相关科室的沟通,促进了共同进步。同时,我还带领科研教学中心成功申报了四项河南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教育援疆专项课题,提高了红星医院的科研水平。协助红星医院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为医院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在繁忙的管理和科研工作之外,我没有放松自己的老本行,依托自身专业优势,主导开设了妇科内分泌、更年期门诊,填补了红星医院妇科亚专科的空白。我自己的专长是妇科内分泌、不孕不育等,许多病人长期被这些问题所困扰,我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她们规范诊疗,就这样一些不孕不育的病人得到了有效医治,有了自己的宝宝,当她们跑来向我致谢时,听到她们真诚的话语,看到她们满脸的笑容,那一刻,我的内心比她们还要高兴和欣慰,觉得自己被边疆人民需要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两年来,共诊疗患者约1300人次,会诊约70人次,救治危重病人约5人次,教学查房约10次,教学讲座约18次。
援疆岁月中,我珍惜在这里的每分每秒,想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只要一有时间,我和同事们都会下到各个团场、连队为职工群众义诊,所到之处职工群众的欢迎程度超出我们的想像。
美丽的新疆,是我从小向往的地方,离开了河南两点一线的生活,来到了新疆广阔的天空翱翔,使我理解了家国情怀,使我懂得了责任和担当,锻炼了我的意志和毅力,使我更加成熟和坚强。
援疆的过程也是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过程,援疆实现了我人生的辉煌。我个人被评为“第十三师卫生援疆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援疆专家”等荣誉称号。
正是因为当地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让我感受到了自己援疆的价值,感到自己医疗技术的价值。选择援疆,为了心中的那份情怀,我亦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