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河南省中组部第10批援疆医生,踏上了新疆这片土地,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医疗工作,有幸能参加这次援疆之行,我倍感珍惜,并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援疆之行既然来了,就一定要把这一段援疆之路走好,不留遗憾。
还未出行之前就听说黄田农场的环境气候比较恶劣、条件比较艰苦,自己也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事实上来到了这个地方后,还是深深的触动了,环境条件确实比自己想的还要艰苦,以及生活上的不适应,待一开始兴奋和激动之情慢慢冷却之后,逐渐取代的就是纠结和不安。
转眼间已到了第二个年头,三月里,家乡里已经花红柳绿、草长莺飞,黄田农场还是满街萧瑟、毫无绿意,可不知不觉某一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杏花开”,短短几天功夫,杏花开满了枝头,嫩芽长成了绿叶,满街又开始绿绿葱葱、生动活泼了起来。
物换星移,慕然回首,我发现自己早已忘却了嘴唇干裂、鼻子流血、静电灼人的痛楚,自己的身体、习惯已不知不觉和这个地方融合到了一起,如今对这片异乡的土地也是充满了喜欢,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比起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挑战,逐渐的我意识到最大的挑战和转变是在临床工作,以前作为病房科室里比较年轻的主治医师,每天就像陀螺一样周转于手术室和病房之间,已经适应了高强度的工作氛围,一台接一台的手术,不停的接诊新病患,累并享受着完成了高难度手术带来的成就感,患者的疑难病情得到诊治的满足感。然而,来到这里之后发现基层医院各种医疗资源的匮乏,临床工作的重点转变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以及两癌筛查;黄田农场居住的老人居多,由于没有明确的专科分科,在日常门诊必要时还需要充当全科医师普及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确实,也经历过焦虑和不适应,一方面觉得自己的技术并没有很好的得以发挥,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手术操作长时间搁置会生疏。但仔细想来,我决定援疆的初心是什么呢,正是因为偏远边疆地区医疗水平、技术贫乏,才需要我们前来支援。克服了心里的焦虑,我便很好的融入到当地的工作当中了,并在空余的休息时间继续关注自己专业前沿学术进展、观看手术视频及学术会议,充实自己,沉淀下来后,生活工作也愈加从容,所谓不负光阴就是最好的努力,而努力就是最好的自己。
来到这个地方之后,我才深刻的感受到偏远的边疆地区医疗条件匮乏以及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考虑到当地老百姓的卫生、生活饮食习惯,当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较高,我们不仅在日常的诊疗中积极的向患者宣教良好正确的生活饮食习惯,而且通过多种形式如义诊、科普讲座等提高当地老百姓的健康意识、疾病预防以及疾病及时早期治疗意识,并结合黄田农场医院目前现有的硬件医疗设施及医疗技术水平,定期的对相关医师进行专业讲座、病例讨论,利用“传帮带”的方式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妇女保健、妇科常见疾病诊治、两癌筛查及孕产妇围产保健等相关医疗知识开展下去,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让当地的百姓享受到全方位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援疆期间,一次门诊诊疗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必须是仁爱的、有温度的,并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临床工作中的欠缺。一位患子宫内膜癌的病患,一年前在乌鲁木齐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因为无意间在日常查房时听见主治医师与上级医师间的关于她的病情讨论,是否有高危因素需要继续补充放化疗等,因为主治医师忙于其他手术没有详细跟她讲解,怀疑的种子便在她的心里种下了,以至于在这一年里不停的担心会不会因为没有后续治疗导致肿瘤复发。偶然一次陪爱人来黄田医院看病得知我是河南援疆医生,而且研究生专业就是妇科肿瘤时,于是对我讲出了她的焦虑,看过她的所有病历后,我根据她的病情及最新的肿瘤治疗指南,详细与她讲解的各项危险因素,让她完全相信早期没有危险因素的内膜癌是可以不用继续放化疗,只需定期复查就可以,卸下了她这一年里沉重的心理包袱,看到她放松下来的肩膀,让我不禁回想以往的工作当中自己又何尝不是像她的主治医师那样,由于忙碌而对自己的患者也是疏于解释病情,觉得手术做好了就足够了,事实上还不够,就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关怀也是很重要的治疗。
非常喜欢三毛的《雨季不再来》里的一句话: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只希望在这援疆期间,认真努力的度过每一天,不忘初心,不负时光,完成援疆任务,为自己的青春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此自勉!